陈志超
地处万里长江最前沿的横沙岛地域位置特殊,旧时因水利设施简陋抗风险能力有限,常受台风、狂潮、暴雨(当地人称“大潮没”)等自然灾害侵袭,岛上留存下的、称得上“老字号”的不多,然而有一株树龄近150年的“香橼”却几乎与海岛历史同步,岛民们尊称其为“海岛树王”“海岛第一树”。
香橼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树龄几年几十年不等。横沙岛的这株香橼有近150年的历史,实属凤毛麟角。这株香橼坐落于海岛西南部增产村村民施炳松家的宅沟(取水养鱼的池塘)旁,树木高大挺拔,枝叶蓬勃茂盛。香橼是施家高祖父母栽种的,历经几代人传承,堪称家里的传家宝和精神支柱。
施家高祖是南通海门人,也是横沙岛的拓荒者之一。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携带简陋的劳动工具和零星的家用杂件等,乘沙船历尽千辛万苦,从长江北岸来到沙洲状态下的横沙,可谓“家产无一担,赤脚上横沙”。因先祖喜爱花草,随身带上了海门老家的香橼幼苗,到达横沙后种在自家宅沟旁。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失了大部分,尤其是1905年夏季横沙岛遇到超强台风袭击,整个海岛成为汪洋泽国,万余人口殒命过半。退潮后多株香橼不知踪影,唯有一株岿然不动地守候在原地。
往年,秋高气爽之时,金灿灿、沉甸甸的香橼果几乎压弯树枝,似“小灯笼”悬挂着,在微风中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今年受持续高温影响,加上“贝碧嘉”“普拉桑”双台风轮番袭击,古香橼虽然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所结的香橼果实几乎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