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啥叫“嘴硬骨头酥” 哪里吹来“落帽风” 本帮菜馆个“响堂制” “第二课堂”小书摊 光明食堂搭仔M咖啡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4-12-01

哪里吹来“落帽风”

◆ 叶世荪

沪语中有“落帽风”这一独特的说法,既蕴含了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按字面之意,“落帽风”,描绘的是秋日里一阵不经意的风,便能将人头上的帽子吹落的景象。那么在沪语中,“落帽风”有何含义呢?

金宇澄的《繁花》里两次提到“落帽风”。一次是5室的阿姨听说雪芝要去香港结婚,就说现在工作的全民单位样样都好,而到香港去,等于是“捉落帽风”,没意思;另一次是阿宝看见一身新奇装束、准备做新娘的兰兰,就问她:忙进忙出,像“捉落帽风”,准备到哪一天为止?可见“落帽风”是上海人揶揄无谓忙碌而行踪不定的常用语。

那么,“落帽风”来自何处?又吹落了谁的帽子呢?

历史上有两段脍炙人口的“落帽风”故事。一个出自东晋大司马桓温麾下西征参军孟嘉,说他在重阳节那天戎装出席龙山宴会,酒酣之际被山风吹落了头上的帽子却浑然不知,差点因此成为一场笑料;幸亏他才智过人,借此即兴赋诗,且以其飞扬文采惊艳四座,从此成为才思敏捷、洒脱风雅的榜样。危机公关致使剧情反转得如此丝滑利落,也是没谁了。这则经典故事被他的外孙、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记录下来后,便为历代文人争相引用。譬如唐代李白诗云:“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宋代韩维诗云:“有秋方毕随轩雨,未节俄惊落帽风”等等。这阵落帽风后来转喻为洒脱、豪迈的气概。

另一则故事缘于清代李雨堂的传奇小说《万花楼演义》。说包拯回京途中在官轿内忽遇一阵狂风,一顶乌纱帽被风吹落……露出包公光头一个。包公喝道:“什么风这等放肆!”旁立排军呆呆答道:“这是落帽风。”于是,包公唤来张龙、赵虎:“着你二人,立刻拿了落帽风回话。”青天白日,要属下去捉一阵来去无踪的怪风,这事来得蹊跷!本就主打一个“传奇”的小说,用后面的章回圆了捉拿落帽风的情节:张龙、赵虎阴差阳错地找到破窑里的老妇,却帮助包拯歪打正着地破了“狸猫换太子”的悬案,成就了“包青天”又一桩审明沉冤重案的神奇事迹。

显然,吹落包公顶上官帽的那阵风,才是上海人口中“落帽风”或“捉落帽风”的出典。比起文人赏识的诗赋文章,市井小说更能吸引百姓的眼球,也传播更广。以捉拿飘忽无形之风,来破解扑朔迷离之案,作者的离奇构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居然可以一直流传到我们浏览《繁花》的现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