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读书 古韵宏村 土耳其红茶 老年人跌倒与肌少症 推扳之间 人生的魔法灰 冬建凉亭待春享
第15版:夜光杯 2025-02-11

推扳之间

曹伟明

江南水乡,“开门见河,出门动橹”。上海先民运用独木舟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时代。船,犹如江南人一只巨大的鞋子;橹,是船前行的动力,让船在水面上健步如飞。

以水运为主的江南,人人都会摇船。当年,我在农村插队落户时,曾专门向老农学习过摇橹。老农告诉我,摇橹时,要眼观六路,反应灵活。一手把橹,一手扯绷绳的橹弓,均匀地一推一扳。后来,我仔细观察:推,船头向左;扳,船头向右。在一推一扳中,让伸入水中的橹桨左右摆动。当橹摇动时,船与水接触的前后部分,就会产生压力差,形成推力,在迂回曲折中推动船只前行,就像水中的鱼儿摆尾前行游弋一样。橹往外推叫推艄,橹往里扳叫扳艄。如果是大推艄,船头向左转弯、掉头;如果是大扳艄,船头向右转弯、掉头。船在橹的摇动中,构成了水乡大地上移动的风景。

摇橹的一推一扳之间闪耀着智慧,在河道中行进,江南人一般是不会“四大金刚摇船,大推大扳”的。善于摇船的人,往往轻轻地摇、缓缓地扳,四肢舒展,犹如玩耍,且船速也不慢。若是初学者,常常是大推大扳,摇得很吃力且不讨好。

过去,水乡问路,对方回答:“朝前头走,路口扳艄”,就是到十字路口右转弯的意思。后来衍生出“推扳”这个方言,意思是形容做人做事水平一般,因为摇船水平低的船夫,经常在推与扳之间纠缠不清,该推的时候不推,该扳的时候不扳,会造成两船相撞,或碰上河岸石驳。当地的船民见此情景,会大唱“好了歌”。当两船即将碰撞时,会说:“不好了,不好了!”一旦碰撞,却会说:“乃末好了!”这种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引人捧腹大笑。“推扳”还有一层意思是不在意、不在乎,比如“算了算了,我是推扳得起的”,因为对一个摇船技艺高超者来说,在水中有点小风浪,通过推与扳的力度,仍旧可以顺风顺水。向外推要轻柔,向内扳要用力,所以,江南又有“橹橹扳进,胳膊朝里拐”的调侃,意为每一橹只为自己考虑。

在水乡,关于摇橹还有句俗语,“推艄容易扳艄难,一推须得扳三扳”。事情做过了头,要扳回来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行。处事也是一样,要做到见风使橹,见机而行才对。“推艄不行赶紧扳艄”,不然船只会偏航。只有方法灵活,逆境困境才会迎刃而解。而一旦用力过度推了艄,扳不回来,就又有了“推扳不起一眼眼”一说,提示人们凡事都要精细、精准、精致,不然会被人称之为“推扳”“差劲”“蹩脚”和“勿灵光”“勿来三”。生活中,江南人在夸人时常有“伊做事体认真,一眼也不肯推扳”的褒奖。

水做的江南,一推一扳,橹声咿呀。摇啊摇,从童年的外婆桥到上海滩的外白渡桥,从苏州河到黄浦江,汇聚了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它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写照,更是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智慧欢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