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蛇肖印  篆刻 咏梅二首 继续快乐烘焙 养兰花记 一枝腊梅早迎春 石头里的宇宙 与谢衍同学
第12版:夜光杯 2025-02-15

一枝腊梅早迎春

惜珍

近日,露台上一大盆素馨腊梅绽放了,朵朵腊梅点缀枝头,金黄的花瓣在暖阳下晶莹剔透,清新淡雅的香气飘散在露台上,又偷偷钻进临窗的书房。见满树腊梅开得热闹,就狠下心去剪取几枝,插在书桌上芭蕉叶状的花瓶里,顿时满屋子的书都染上了腊梅的香气,腊梅的香和书的香都是内敛的、不张扬的,它们是极好的伴侣,共处一室毫无违和感。

腊梅的绽放,将城市从冬日的沉睡中轻轻唤醒,而我,在今年这个时候似乎更加感受到与春天一同生长的美好。这种心情来源于近日受邀参加的一场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调研活动。这个活动于我而言是有点跨界意味的,因为参加调研的都是些建筑业界的专家,两天的实地走访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也使我对上海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是虹口北外滩核心区域的历史风貌建筑群,原址是始建于19世纪40年代的扬子江码头,如今它成为上海与世界对话的全新地标。三幢历史建筑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既保留了百年建筑的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新老建筑共生。站在世界会客厅的观景平台,江风拂面,波光粼粼,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金融中心交相辉映,上海限量版城市天际线近在眼前。

老城厢的露香园曾与豫园、日涉园齐名,被誉为“明代上海三大名园”,这次的保护更新采用北高南低的格局,北侧高层重塑大都市气息,南侧底层以肌理保护理念,保留了露香园路、青莲街等原有的路网及名称,复原了街道空间尺度,留存了老城厢街巷风貌,延续了里弄建筑原有居住功能,多维度地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居住创新的相辅相成。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当年只有劳模才有资格入住的曹杨一村曾被誉为“劳模村”。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曹杨一村在改造中注重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也留住了乡愁。徐汇滨江的西岸梦中心,其前身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厂,拥有长达800米的黄浦江岸线。如今这个工业遗存涅槃重生,由水泥厂预制库改造而成的可举办各类大型艺术展览的穹顶艺术中心,以及相邻的专为音乐剧打造的滨水剧场看上去又酷又飒,现代感十足。开放式的滨水市集、休闲娱乐区域以及江边步道等元素的融合,使之成为城中热地,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想起不久前我的一位住在衡山路公寓的朋友说,她想把衡山路房子卖掉,到徐汇滨江买一套住宅。当时,我听后不以为然。现在看到充满活力的徐汇滨江,不得不钦佩她作为职业导演的犀利目光。

调研中,我还和专家们一起登上了2024年建成的世博文化公园内48米高的双子山山顶,在此极目四望,远眺可见卢浦大桥和黄浦江,城市与江水相互映衬。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展现着上海的繁华与活力,时代的脉搏和城市的活力交相辉映,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枝腊梅早迎春,几缕清风轻拂尘。在这腊梅绽放的时节,我有幸领略了上海这座城市焕发的新魅力,所到之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仿佛品尝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它形象地告诉我上海的城市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城市更新已成为时下新的潮流,犹如一首温柔的序曲,悄然打开了“人随春好”的美好篇章,也为我开拓了新一年的City walk和城市文化写作的新境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