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美学与力学二重奏 创意才是艺术创作中最有价值的行动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5-02-16

美学与力学二重奏

——从美术馆健身房成为热门聚集地说起

◆ 徐佳和

在古希腊,众神与运动员的雕像,被分别供奉在神殿与竞技场;当下,美术馆与健身房已成为人类两大热门聚集地。美术馆里陈列着在凝固于时间长河中的完美人体,后者挤满了正在自我雕刻的肉身凡人——有趣的是,这两类场所的人群竟悄然实现了数量上的相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已达24.4%,可以与美术馆特展日均参观人次数量趋同,卢浮宫年度报告也呈现了一个事实,为张开双翼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驻足的日均人数,与上海某连锁健身房晚高峰的卧推架使用率同为117人次/小时。而且热衷去美术馆“打卡”和健身房挥汗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彼此重叠。或许,这正如荷马史诗中所言:真正的力量,永远是美学与力学的二重奏。

米隆的《掷铁饼者》两千年来将瞬间的爆发力凝结为完美的肌肉线条,波留克列斯特的《持矛者》展现了人体的精准比例和力量感,古希腊人将力量美从肉体层面提升至精神与神圣的维度,这些雕塑不仅是艺术,也反映了古希腊人对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追求。现代人通过健身房锻炼雕塑肌肉线条,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流水年华的无尽挽留,参观美术馆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追逐美和意义,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去美术馆和去健身房都是以寻求某种形式的完美或平衡为目的。让人想到拥挤的卢浮宫里,排队凝视“断臂维纳斯”的游客总想踮起脚尖,亲眼见到证实黄金分割的奥秘,跨越时空的遥遥呼应,正是人类对完美形态的不懈追寻。

古希腊雕塑中紧绷的背肌与舒张的胸廓构成力的平行四边形,这种美学范式至今仍在影响着健身房的训练体系——深蹲时髋关节的角度,卧推时胸大肌的收缩幅度,都在追求着古典雕塑般的力学精准。力量训练的本质,就是让血肉之躯趋近于大理石雕塑的形态。而当健身房的伙伴在史密斯机上拼尽全力卧推大重量时无法控制的面部表情,不禁让我联想起贝尔尼尼早期雕塑作品《被劫持的普洛塞庇娜》中痛苦与狂喜交织在一起的神态。

当然,一定有人在椭圆机和蝴蝶机上不停地为肌肉扩张加把劲,却只求在印象派画作前摆个V的手势拍张照;也有人对毕加索经历了几个艺术周期、结了几次婚倒背如流,却对自己的身体构造一无所知。有意思的是,美术馆和健身房有时分享的还是同一套话术:美术馆讲解员说“雕塑黄金分割比例的影响,绵延至今”,健身教练说“你的腰臀比,距离黄金分割比0.7还有7%体脂要减”。

那些在健身房雕刻身体的人,与在美术馆滋养灵魂的人,本质上都在进行着同一种仪式——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对“美”的现代诠释。但真正的力量美从不简单地因为隆起的肌肉上有汗水闪光,凹陷的马甲线有如凿刻般明显,而是应该像公元前510年的雕塑《垂死的战士》那般,在生命之火即将泯灭的时刻保持着坚韧的轮廓——那具伤痕累累却不失昂然的躯体,既是对命运不得不低头时最后的优雅,也是对时间奔流不息的暴烈反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