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苗”红领巾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内参观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今天上午,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开讲,来自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一堂红色场馆里的大思政课——“忠诚与奉献”中央文库守护者的故事。
“位于静安区江宁路673弄10号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是一幢一正两厢三开间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1927至1931年,这里是中共中央秘书处的办公地之一。”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外辅导员、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讲解员陈荪毓介绍。
一件珍贵文物——瞿秋白于1931年起草的《文件处置办法》手稿的图片,引出了一个革命先烈守护中央文库的感人故事《“备交将来”的党史守护人》。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关于档案文件管理的规定,也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一件陈列品。
“同学们,说起谍战剧中的经典角色,你会想到谁?是《追风者》中的魏若来,是《潜伏》中的余则成,还是《伪装者》中的明台?让我们探寻隐蔽战线上真实的‘孤勇者’。”场馆参观环节,使用了青少年版讲解词,融合了青少年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等元素。
“今天是我第一次不在学校的教室里上‘开学第一课’,体验很特别。”静教院附校6年级学生吕墨扬告诉记者,她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是纪念馆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的尝试,通过设置互动展项、答题闯关、历史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红色场馆打造成红色思政课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尤玮表示。
本报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