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拒绝椒绿(国画) 两位朋友 说来话长 面对贪嗔痴 两份书单 春天,带着新感悟出发 速成的集邮家邵洵美 四川北路上的照相馆
第13版:夜光杯 2025-02-20

速成的集邮家邵洵美

杨柏伟

上海书店出版社新版的《邵洵美全集》,第九卷是“邮话”。拜读之下,堪比阅读唐弢《书话》时的快感。邵洵美的全能多才,那是久负盛名的,但是对于他的集邮成就和他的集邮写作,即便有所闻,但也不会知之甚详。邵洵美在一篇《谈集邮》的文章中写道:“就我本人来说,我开始集邮很迟,国邮的便宜时期早已错过。我经济状况十分寒酸,可是我对集邮的嗜好却万分热烈。”

那么他究竟是何时起步开始集邮的呢?1944年《国粹邮刊》第三卷第三十三期中刊登的“海上邮人小志·邵洵美”(老集邮家陈葆藩以“一芹”的笔名撰写)里披露:“距今三年余,君曾困于二竖,家居养疴,不问外事。偶兴之所至,携其公子小美游观各邮肆,始惊识国邮种类之繁迹,史实之重要,乃从友好假《邮乘》《华邮图鉴》而卒读之,深惜中多未完之稿,且旧日言论,不无过时宜补正者,遂发愿撰著介绍全部国邮之专著。……君之开始集邮,除全部国邮外,专注意可以作为文章题材之票品。”而邵洵美女儿邵绡红的回忆,细节更丰富:“那时哥哥热衷于集邮,他有一本厚厚的集邮册,其中外国邮票居多……爸爸无意中翻看哥哥的集邮册,发现那方寸之间大有文章,便鼓励哥哥集邮。一天,他兴冲冲地陪我哥哥去新光邮票会买邮票,邂逅了《国粹邮刊》的编辑陈志川。陈志川对我爸爸大谈集邮经,使爸爸对集邮滋生了兴趣,于是爸爸跟哥哥一道集起邮来。”

毕竟邵洵美是一个名作家兼出版人,他早早锁定了自己的收集范围——国邮,“并欲以出版界之经验,尽力宣传,藉以鼓动专集国邮之风气。”他的集邮写作计划的制定,几乎与其开始集邮同步。而计划的落实也足够迅速——从194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上海《新申报》,邵洵美“以初盦笔名,发表《中国集邮讲话》于报端。自海关一次至近代票,日著一票,排日刊载,传播邮识,厥功至伟”。在两个月内,邵洵美连续发表了六十篇文章,累计十余万字。作为作家兼“集邮识家”(邵洵美的自谦之语),他的文笔“饱酣畅达”,“其影响足使报纸销数,为之激增。其中因此一篇讲话而向送报人或报馆索补者,日必数十起,使送报人或报馆感到无限之困难。纸贵洛阳,洵可当之无愧。”

写这么一个集邮专题连载,自然需有足够的邮品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有图有真相”,而且不能只有“普品”,需要“珍品”“罕品”。邵洵美所收藏的国邮珍品,据一芹的介绍至少有三种:其一是民国最早的飞机样票,这是孙中山在大总统任内亲自设计的,曾是袁寒云的旧藏;其二是小龙壹分全部漏齿;其三是万寿大字长距伍分作字右移。后两种都属于极其罕见的变体票,而前一种则是孤品。因此,尽管邵洵美的集邮史较为短暂,但他当得起集邮家、邮学家的冠冕。

邵洵美的两个儿子都集邮,不过真正传承其集邮家、邮学家衣钵的却是他的侄儿邵林,而他的那枚民国飞机图样票,也传递给了邵林。邵林小时候在伯父邵洵美的指点下,掌握了正确的集邮方法,并积极参与新光邮票会的活动,结识了很多老集邮家。非常年月中,他将珍贵的民国飞机图样票用护邮袋包好,藏在一张借书证的照片背后,同自己的工作证放在一起,贴身携带足足六七年,在他的珍护下,孤品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邵林长期负责编辑《上海集邮》杂志,并撰写了大量集邮文章,和伯父邵洵美一样,成了“海上邮人”中的名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