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拒绝椒绿(国画) 两位朋友 说来话长 面对贪嗔痴 两份书单 春天,带着新感悟出发 速成的集邮家邵洵美 四川北路上的照相馆
第13版:夜光杯 2025-02-20

春天,带着新感悟出发

管苏清

新春,暖阳日,静坐书房,银碗盛雪,茶香氤氲,手捧《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轮换读,实在惬意无限。

《小窗幽记》为乡贤松江府华亭人陈继儒所著,讲述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思想杂糅儒释道,与《围炉夜话》《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其自幼颖异,隐居著述,工诗善文,兼能绘事。嘉靖、万历年间,皇诏屡征,为避旋涡,皆以疾辞,终生隐居。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据考古发现,松江原始文化遗址包含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现存古物多,历史名人亦不计其数。同乡董其昌,参加乡试,后考中进士,做了朝官。陈继儒仍绝意仕途,乐做隐士。他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作书、作画,名气日重。后久居东佘山,有“山中宰相”之称。诗词文章,名重遐迩,名气至朝野、街市里巷,虽隐居,上山求教之人仍络绎不绝,连当朝宰相徐阶也多次登山拜访,十分器重。

陈继儒学识广博,工于书画。书风萧散秀雅,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空远清逸,松江博物馆藏有《潇湘烟雨图》,点染精妙。用水墨画梅,乃其首创,曾编《陈眉公梅花诗画册》,为后世所法。传世作品有《梅花》《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在“东佘山居”,有顽仙庐、来仪堂、晚香堂、一拂轩等,闭门读书,广搜博采奇书逸册,或手自抄校,对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释、道等书,无不研习。凡得古书,抄校复校,乐在其中。漫长的几十年山居,陈继儒一直在经营佘山精舍。除偶尔出游外,就在佘山,或听泉、试茶,或踏落梅、坐蒲团,或山中采药,或村头戏鱼,更多地追求一种世俗的朴实、宁静、素淡、温馨的生活。董陈幼时结友,后皆为明末艺坛领袖,虽社会地位悬殊,两人交往日深,友谊醇珍。陈继儒说,“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刺史相连,八十余年,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

能与《小窗幽记》媲美的《围炉夜话》,让我诵读了无数次。清人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其著《围炉夜话》令人拍案叫绝,“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咸丰甲寅二月成书。王永彬涉猎广泛,勤于著述,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的藏书目录中记其大量著作。“墙角数枝梅”时节,寻一温暖之地,与家人或朋友,围炉诵读,谈天说地,岂不美哉。

好春正是读书时,让人身在山水而心挂庙堂,也有了在春天而萌生的更多希冀,大雁北归,喜鹊筑巢……如巧遇飞雪,读读咏雪之诗也妙不可言。

路边小花店,多有蜡梅枝,抱回一捧,插入瓷瓶,置于案几,满室生香。反复诵读《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内心盈盛温暖。从明天起,做个内心充满阳光之人,跑步,读书,感悟生活,关心身体和精神;从明天起,翻书咀嚼,让内心变得如水温润,让灵魂变得如水丰盈。

静水深流也许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这个春天,带着新的感悟出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