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小林出生时额头上有一块红色印记,家人起初并未在意。随着孩子成长,这块印记逐渐增大,最终被确诊为血管瘤。好在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5岁男孩小杰的右小腿上有一个明显的红斑,家人原以为只是普通胎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红斑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影响他的日常活动,走路时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步态不稳。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血管畸形,已经压迫到周围神经和肌肉。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治疗,小杰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
很多新生儿身上出现的红色印记,常被老一辈人称为“红胎记”,并视作吉祥的象征。实际上这些红色印记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很可能是血管瘤或血管畸形。
不少家长容易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显著差异。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内出现,表现为红色或紫色的凸起肿块。多数血管瘤会在孩子5到7岁时自然消退,虽然生长迅速,但一般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血管畸形则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血管发育异常,表现为红色、紫色或蓝色的斑块。与血管瘤最大的区别在于,血管畸形不会自行消退,反而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症状。特别是当发生在四肢或关键部位时,可能会严重影响身体功能。
虽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仍可能带来诸多困扰和健康风险。最直观的影响是外貌问题,特别是出现在面部时,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功能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发生在眼睛、嘴唇等部位可能影响视力和进食功能,出现在四肢或关节处则可能导致活动受限,甚至影响肢体正常发育。此外,某些类型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特别是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家长若发现宝宝身上有红色印记,特别是发现印记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或发生变化,或者孩子出现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时,务必及时就医。建议第一时间带孩子到皮肤科或血管外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了解具体病情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确诊血管瘤的患儿,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其自然消退情况。若确诊为血管畸形,则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案。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尤其是当血管畸形影响到四肢功能或其他重要器官时,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活动能力和疼痛感受,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
祝加学(主治医师)范新东(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