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智能识别是否“光盘” 用“边角料”创新菜式 人形机器人如何跑好真正的“马拉松” “金鳞”岂是池中物 AI“仿生”拓新途 “智能化工具哄娃不如抱枕”引发思考
第4版:上海新闻 2025-04-21

“金鳞”岂是池中物 AI“仿生”拓新途

智能仿生鱼达到“以假乱真”视觉效果

智能软体仿生观赏鱼“金鳞”引领鱼群穿梭游弋 郜阳 摄

它时而随音律跃动,演绎水中芭蕾,在智慧鱼缸的辅助下焕发灵性;时而化身头鱼,引领鱼群穿梭游弋,于清澈池塘中勾勒出未来生态画面……昨天下午,智能软体仿生观赏鱼“金鳞”在上海临港正式亮相。记者了解到,“金鳞”不仅在技术层面突破了生物限制,实现了原生游姿全仿真、真实生命触感等多项创新,更以贴近自然的美学表达与极简交互设计,为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观赏体验。

“金鳞”以金龙鱼为原型,深度融合了人工肌肉驱动、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真实金龙鱼的游动姿态和行为习性。其配备的精准姿态控制系统,让“金鳞”在水中畅游时,尾鳍的摆动频率、身体的弯曲弧度都与真实金龙鱼如出一辙,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

“‘金鳞’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在水族馆、主题公园等场所,它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观赏性,还能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上海海洋大学智能仿生鱼团队负责人陈新军教授介绍,“金鳞”已在上海多家水族馆“畅游”,反响很不错。未来,游客甚至可以通过遥控器与“金鳞”互动,控制仿生鱼群的游动,亲身体验“人鱼共舞”的奇妙乐趣。

此外,有专家认为,“金鳞”在海洋牧场、水环境监测、科学普及等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金龙鱼具有市场需求稳定、价格相对较高、需一定技术门槛、发展前景较好等特点。不过,野生金龙鱼被完全禁止捕捞和贸易,只有经过注册认可的、人工培育子二代及其后代才可进行贸易。”陈新军透露。

在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罗轶教授看来,“金鳞”的问世,是美学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是精密工程对生命美学的全新阐释,产业前景可期。“‘金鳞’的高仿生形态兼具艺术价值与生态责任。通过替代传统活体贸易,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物种保护压力,为产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基因。”

据智能仿生鱼团队介绍,通过国产化技术链整合与软体仿生设计优化,“金鳞”以更轻量化的结构设计与低功耗驱动系统,在成本控制与能源效率上形成了独特优势;而普惠性定价策略与模块化产品矩阵,既保留了“金鳞岂是池中物”的精神内核,又以科技手段剥离了奢侈品属性,使承载千年祥瑞寓意的金龙鱼有望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生活雅趣。下一步,团队将持续致力于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升级,“不断优化智能控制系统,开拓鱼群协同、与音乐控制系统的融合研究;加紧研发柔性侧线感知器官,为‘金鳞’增加更多实用功能,为产品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