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上海论坛2025”年会开幕 消化道出血不止 命悬一线  多科室接力救治 成功脱险 “税收第一课”进校园开讲 掌勺品农趣 五感识鲜忙 上海新发职业病病例持续处低位 仿生植株叶片 自动集水抗风
第6版:科教卫新闻 2025-04-26
复旦团队发布最新具身智能力学成果

仿生植株叶片 自动集水抗风

近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计算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研究论文,在具身智能力学领域获得了高水平成果。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航空航天系徐凡教授团队,这次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呈现手性螺旋扭转形貌的旱地植物。

近年来,徐凡团队聚焦软物质形貌力学研究,旨在揭示自然界中各种生长、萎缩、手性、曲率与褶皱等形貌力学的基本科学问题。这次新突破中,他们首次揭示了手性螺旋扭转结构在水分收集与抗风性能中的双效机制,构建力学理论模型预测并指导3D打印活性液晶弹性体基元,成功构建了具有环境智适应特性的仿生具身智能植株。这一智能植株无需外部能源或芯片控制,可像生命体般智能感知环境变化,自发调整形貌以优化功能,在自适应液滴收集和定向输运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在电镜下观察到原产自澳大利亚南部沙漠中的螺旋金钗木,徐凡团队根据其具有的双层叶片结构,通过3D打印液晶弹性材料(LCE)仿生制备叶片双层结构,并比较仿生手性螺旋扭转叶片植株与平直叶片植株的集水与抗风效率。实验发现,与平直叶片相比,手性螺旋扭转叶片在雨水收集和抵抗强风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徐凡介绍,与生命体中的细胞类似,用于仿生的活性LCE材料本身也具有智能。将单个材料基元的具身智能与事物整体的“神经中枢”智能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高级的复杂智能体系。实验表明,手性扭转构形的叶片的水分纵向输运路线最接近直线,且不易弯折,因此集水效率最高,在强风等极端环境下较平直叶片的集水效率提升了一倍。

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徐凡团队成功构建了具有环境智适应特性的仿生具身智能植株——可根据环境刺激自发调控形貌。在光照下升温后,仿生植株叶片将形成手性螺旋扭转形貌,能够提升抗倒伏能力。到了下雨天,雨水沿着曲率叶片表面输送到根部,当收集的水分足够多时,叶片表面温度降低,就会自发解旋,防止过度集水。

具有环境智适应特性的仿生植株在自适应液滴收集和定向输运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有望为干旱地区的土壤改善和智能农业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下一步,团队将探究不同环境、不同材料对仿生具身智能植株的集水和抗风能力的影响,尝试增加光能收集功能,同步实现物质收集与能源收集。也许,在螺旋金钗木完美的手性螺旋形态背后,可能还蕴含着其他更丰富的生命功能奥秘。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