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
《吴越春秋》记载,身披兽皮的先民,行走在森林里,唱着远古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击杀鸟兽。
先民的弹弓形制如何,已不得而知,大抵近乎后世的弓,肯定与高洪波先生这本书所写的弹弓大为不同。从《弹歌》开始,后世有太多弹弓的记录。神话传说,泰山诸神喜欢外出打猎,常用弹弓为武器。
小时候读《封神演义》,最羡慕杨戬有一把好弹弓,他用的子弹,是金色的弹丸。偶尔敌人走得远了,也不慌追赶,取弹弓在手,随手发出金丸,照人打去即可。书上八十一回的故事,截教弟子余德与李靖、雷震子、金吒、木吒、哪吒厮杀,杨戬见他浑身被一团邪气裹住,知道那是旁门左道的邪术,把马跳出圈子,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余德大叫一声,慌忙借土遁钻入地里逃走了。
后来读《西游记》,那时候的杨戬已经成为二郎神了。孙悟空反上天庭,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束手无策,观世音菩萨请二郎神捉拿他。他们两个人打了三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开始了变身斗法。孙悟空变成麻雀,二郎神变个饿鹰。孙悟空潜入水中变成鱼,二郎神变个鱼鹰,上来就啄。孙悟空变作水蛇钻入草丛里,二郎神变成一只灰鹤,伸着长嘴吃蛇。最后,孙悟空变做了一只花鸨鸟,这一回二郎神现出真身,走将前去,取过弹弓摇得满满的,一弹子打得孙悟空翻了一个跟头掉下来了。孙悟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在那里又变了一座土地庙:张嘴做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
小时候读到此处,总有些忍俊不禁,却倒是格外羡慕二郎神的弹弓了。二郎神的弹弓停留在童年的记忆深处,高洪波描写的弹弓,我倒是也有过一把。做法和《弹弓王》中所写的差不多,一个树杈,丫字形,然后是皮筋、兜布。
我小时候用过树杈弹弓,还用过细钢筋做成的弹弓,兜布一律是皮,更耐久一些。我拿着弹弓纵横在故乡浒村的山水河流中,专门打树叶树枝,偶尔也想用来打麻雀,奈何技法有限,从来没有打下过一只麻雀。有回近身看见一只麻雀,滴溜着眼睛,在地下啄食,相距不过一米远,拉足了弹弓,到底松了劲,不舍得打下去,不想伤了它的性命。我最大的壮举是用弹弓打下了一只停在枝头的蜻蜓,那是一只藏青色身子的蜻蜓,我们相距不过一丈,拉开满满的弹弓,正中蜻蜓,它身子轻,被石子带出了几十丈远,一定是活不成了。那一刹那,我居然有些难过,后来就不大玩弹弓了。
但我看见《弹弓王》中的小福子从容拿出弹弓,取石子,对着吐信子的蛇弹射过去,那条嚣张的毒蛇扭动身子迅速消失了,真是快意事。很羡慕小福子的绝技,居然可以取弹弓用豌豆击杀苍蝇。
《弹弓王》的故事,那么朴素那么深情,其中有格物心,更有颗童心。童心撩人,读完书,也勾起我太多回忆,小福子身上也有我的童年伙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