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群“山”竞秀话平箫 宝镜奁开素月空 当法国人为两件中国瓷器镶上金边
第16版:民间收藏 2025-05-24

宝镜奁开素月空

(清)兽面纹玉奁

◆ 李笙清

“宝镜奁开素月空。晚妆慵结绣芙蓉。殢人娇语更憁憁。倦浴金莲轻衫步,捧笙玉笋半当胸。枕痕又露一丝红。”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的这阙《浣溪沙》,描述了古时闺阁的生活情态,词中所提到的“奁”,是用于存放梳妆用品的日用器。另外还有盛放香料、胭脂等物的脂粉奁,以及取镜照容的镜奁。

奁,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代就已有记载,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由此还发展出一些与奁相关的事物。譬如古时的弹棋就与奁息息相关。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巧艺》中载:“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晋人徐广在《弹棋经后序》中亦提到“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说明妆奁曾是弹棋游戏的平台。晚唐诗人韩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创造了“香奁体”的诗歌体裁。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中,亦有“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的吟咏。

奁形制多样,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造型丰富多彩。在历史的演进中,奁的材质也富于变化。战国秦汉时期,奁多为漆器,并且只有名门望族才能享用,那时候的男女都要梳妆,且对梳妆的要求很高。随着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到了宋代,过去适合于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于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明代家具发展迅猛,奁最终演变成木质的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的梳妆匣,名贵的奁采用黄花梨和紫檀木等珍贵木料制作。清代早中期,朝廷用兵四方,海内清平,疆域辽阔,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玉材来源渠道也多了起来,而且品类丰富,除了常见的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和田玉的运输畅通得到保障,使缅甸翡翠也顺利地进入中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清廷对玉器生产十分重视,尤其是康乾至嘉庆时期,内廷的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如意馆,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的玉匠,生产了大量工艺精巧、格调高雅的玉器制品。除了宫廷,此时的民间玉肆也十分兴旺,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制品,其中不乏晶莹剔透、工艺华美的玉奁器,除了美观实用,有些还被作为富丽堂皇的陈设器使用,高雅端庄。

这件清代的兽面纹玉奁,高12.5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8.2厘米。青玉质地。器物以整块青玉为材料制作,圆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高圈足。上面为奁盖,下面为奁身。奁盖看上去就像一只倒扣的大碗,釉面光洁,圆润自然;盖顶为空心,雕刻仰莲瓣纹,盖面雕刻兽面纹,纹饰细腻生动。奁身与奁盖相扣合,颈部两侧相对称地各镂雕兽首耳一只,分别与奁腹下相接。腹部满浮雕兽面纹。圈足外一圈凸雕仰莲纹,随器形伸展,充满动感,让人心生联想:若是将之置于水中,一定颇有几分清人汪懋麟笔下“玉奁乱泼脂水浓,春波半溅青裙湿”的意趣之美。

我国古代民间对奁的使用十分普及,一直到20世纪初都在使用。著名作家巴金在短篇小说集《抹布》中,就有“她穿着一件紧身,正在电灯下面,对着镜奁擦粉”的描述。奁不但为闺阁增添了许多情趣,妆奁还是出嫁时的重要陪嫁物品,这从一些古诗词中亦可见一斑。如北宋词人秦观在他的《海康书事》之七中吟道:“粲粲庵摩勒,作汤美无有。上客赋骊驹,玉奁开素手。那知苍梧野,弃置同刍狗。荆山玉抵鹊,此事繇来久。”此奁玉质纯青,碾磨光滑,晶莹透亮。碾雕工艺精湛,浮雕、镂雕、凸雕交替使用,如雕似画,使纹饰规整精细而丰富,精致而华美,适合古人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展现了清代宫廷玉器制作工艺水平的高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