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六月(插画)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扉页留字 附庸风雅 是考场也是摇篮 我的1977年高考准考证 六月花园
第13版:夜光杯 2025-06-30

是考场也是摇篮

金承志

2005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启幕的时候,我还在念高二,在北京学指挥。2007年我来到上海,知道这里有很多剧院,听说东艺有上海最大的厅,还有一台管风琴。当时,我们指挥系的很多学生都在东艺看过演出,与许多慕名而来的乐迷一样,我为东艺的专业空间与氛围所惊艳。

二十年岁月荏苒,我从观众席走上指挥台,成为带领彩虹合唱团登台的“东艺常客”。“彩虹”几乎将每一部新作的首演都交给了东艺。每一次在东艺演出都像一场考试,这里既温柔又严格,就像一面镜子,照映着你在音乐上的态度,你付出多少,它就回馈你多少。

这些年来东艺演出,每个阶段的心态都不太一样。第一次在东艺登台,我是作为钢琴伴奏,当时感觉特别光荣,心态倒挺松弛,因为演出的聚焦点并不在我身上。但后来第一次在东艺作为指挥登台的时候,就特别紧张了,上台前我抖得非常厉害,临上场还在跟同学拥抱打气,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正式面对观众,需要做非常多的心理建设。等到带着彩虹合唱团去东艺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对我来说,东艺的音乐厅一直是个“很难征服”的地方,它很“直白”,你的好、你的瑕疵在这里都会完全展现出来。在东艺演出就像参加一场考试,如果你对“音乐之神”不敬畏,不好好排练,不把技术练到位,在东艺就会暴露得很彻底。和东艺熟起来应该是在一次跨年演出。整场氛围特别松弛,东艺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很自然、很熟络,大家完全没有距离感。演出中我邀请观众一起唱歌跳舞,工作人员也加入进来了。那一刻,感觉我们就像一家人。

这么多年在东艺演出,有一个瞬间最难忘。我记得那是我们在演《想要的一定实现》的时候,我问观众“你们的愿望是什么?”有一个小孩子说“希望奥特曼真的存在”,接着另一位观众说“希望全世界一起跳舞”,这两个回答有一种相似的诗意,太好了,底下的观众立马给出了非常正向的反馈,全都开始欢呼,毫不吝啬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欢,令我特别难忘。

还记得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演出时的串场词是我临场发挥的。一次一曲结束,我从指挥台转身,本应该说大约两分钟的串场词,向观众介绍下一首作品,同时也给工作人员进行乐器换场的时间。可我的情绪还没从上一个作品里走出来,脑子一片空白,只蹦出一句“请欣赏下一首作品”。

说完我就意识到“完蛋了”——还有三四样乐器没来得及推上台来。但在我的指挥下,演唱已经开始了,工作人员只能在音乐中飞速移动乐器,乐手也狂奔上台,最后很惊险地正好赶上了要进乐器的那一小节。观众以为这是演出设计的一环,觉得我们特别酷,掌声比平时还热烈,其实我们是真的在拼命赶场,乐手下场后都说被我吓坏了。现在回头想想,这种虚惊一场其实也挺好玩的,大家默契地踩准了一个意外的节奏。

东艺是考场,也是我们作品的摇篮。这些年来我们的新作品首演几乎都在这里发生,它一直像一个温柔但严肃的朋友——不会给你压力,但会一直认真听你说话。

未来,希望能继续来到这里,和乐迷分享更多作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