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听雨(甲骨文)书法 小猫醒得早 延安西路1538号的下午 重逢 一座“书城”的27年书香传承 苏二村,隐在深闺有人识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12

重逢

徐慧芬

弄堂口停着一辆黄鱼车,装有半车西瓜。两个年轻人,一个给人上秤,一个吆喝。我走上前,拿喇叭吆喝的年轻人突然带着惊奇的口气叫我:老师你住这里呀?我打量了他一下,原来是过去一个捣蛋鬼学生,在校时比同龄男生早冒出胡须来,因此得了“老阿爸”的绰号。

望着如今二十多岁的他,我问,你怎么卖起西瓜啦?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他已经成家了,在郊区当了农民,现在趁农闲出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

我笑了起来,想起他在学校里的表现。我上他们美术课,有次国画作业画几样田园蔬菜,他乱涂乱抹不用心,我让他看看边上的女同学如何认真作画的。他嬉皮笑脸说,人家是阿乡(农民)种菜的,当然画得好哦……一番油腔滑调让我印象颇深。我重提这事,想不到他说他的妻子就是当年这位被他称作“阿乡”的女同学。原来他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不多久就去帮“阿乡”家干农活,后来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那时我们学校周围都是农田,学生中有不少是农家子女,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农民的生活好了起来。学校办公室窗外常常可以看到周围农家迎亲办喜事的队伍穿行在田间小径上。有一次看到一辆满载嫁妆的黄鱼车上一台黑白电视机伸出的天线上竟挂着一张银行存单迎风招展。

“老阿爸”挑了一只西瓜要送给我,我赶紧过秤付了钱。回到家,邻家阿婆问我这瓜几钿几斤,我报了数,阿婆把瓜捧在手上掂了掂说,没有七斤啊。我说卖瓜的是我学生不会错。老人家不相信,拿出了秤,一称果然只有六斤半。我有点发蒙,阿婆说竟骗到老师头上了,去找他找他!我拎着瓜去问还没撤摊的“老阿爸”为啥要缺秤?他突然对边上称西瓜的伙伴发起火来:你聋子啊!没听见我刚才叫老师吗?

你啥意思啊?我问他。他把我拉到一边,悄声告诉我,他们这台秤确实是做过手脚的,每只西瓜上秤都缺半斤。我问他为啥要做这种缺德事?他辩解说别人家卖西瓜缺秤还要多,他还不算黑心。

那么我还要表扬你蛮有良心?听你说已经当父亲了,这种欺骗行为你以后打算教给你儿子吗?……我举一反三狠狠批评了他,直到他低头认错脸发红。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此后一别再没见到他。

我的老友柏老师退休后发挥余热在老年大学教授国画课,去年春节前,他约我在此地文体中心展览厅见一面,展览厅正办一个画展,作者都是柏老师教授过的学员。其中有幅名为《农家乐》的作品颇为亮眼,满纸蔬果都由一个个小娃娃捧在手里,很是生动有趣。正和柏老师聊着,迎面过来一个人,柏老师说,喏,作者就是他。

我们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哎哟”一声,想不到此人竟是“老阿爸”!他告诉我:当了十多年下大田的农民,后来开始搞乡镇企业,带领村民致富当过村办厂厂长。十年前他们村庄农田被征用,多数人家都拿了好几套新房子,年轻点的乡民被招进了征用单位。他的儿子考到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他和柏老师是在几年前一次旅游途中认识的,此后跟柏老师学画已有好几年……

现在已是真正老阿爸的他,待人接物满是诚恳谦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