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听雨(甲骨文)书法 小猫醒得早 延安西路1538号的下午 重逢 一座“书城”的27年书香传承 苏二村,隐在深闺有人识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12

一座“书城”的27年书香传承

江利

编者按:上海书展,阅读乐事,文化盛事。2025年上海书展全线再升级,近悦远来。读书人、写书人、做书人、品牌活动联络人、书店人、办展人、媒体人……带着温馨有趣的记忆、新鲜的面貌与期待一起来个“精神赶集”。今起请看一组《书之展,人之约》。

转眼又到八月书香满城之际,微信里以书展为关键词的各个工作群新信息不断跳出。今年书展把上海书城辟为另一个主场,“双主场”立刻成了绝对热词。

时间线拉回到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正式开业,开启了上海图书零售业的“大书城”时代。“第二届上海书市”也同时在书城拉开帷幕,书市门票3元一张,最热闹时读者绕着广东路排上三圈才能入场,当年媒体把这一盛况称为“永不落幕的书市”。上海书城售书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陈列销售的图书40多万种,开业后一直热闹了十多年,双休日节假日每一层上行下行的电梯都站满了人,大读者小读者席地而坐,盘点不停业,除夕也不闭店,很多读者在此兜兜逛逛,不少员工家里的年夜饭也推迟时间,下班后到家还能赶个尾巴。后来上海书市更名为上海书展,改造焕新后的上海书城再一次成为上海书展的主场之一,跨越27年后历史在这里完成了又一次交集。

从2004年到2024年的20届书展,上海书城从未缺席。还记得第一届上海书展,主办方在中央大厅复刻了一条福州路书店街,把包括上海书城在内的福州路书店群落搬进了展览中心,熙熙攘攘的读者挤满了各具特色的书店场景空间,与场外正在经历暑期客流高峰的福州路书店街遥相呼应。上海书城的团队更是因为业务熟练、应对大客流经验丰富,成为上海新华每年入驻书展的主力军,为8月的书香盛宴挥汗如雨。从开始进场到最后一天凌晨撤场结束,大家每天六七点出门,晚上10点多到家,十来天连轴转,平均每个人打包搬运数百件,加上场馆内外温差大、进出搬书、服务读者,感冒发烧、带病上岗都习以为常。老读者在书展见到熟悉的书城员工,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包括我自己,经常出现在书城的活动场地,在书展里也会被老读者认出来,虽然叫不出名字,也会以笑容相互点头致意。

2021年末,开业23年的上海书城闭店装修,我们为短暂的告别做了精心策划,倒计时的两个月又恢复了客流如织的情景,带着孩子的家长说自己大学时代就经常来书城,高中生说自己小时候常常带着面包在书城待上一整天……最后一天,当《回家》的音乐响起,看着读者和员工的不舍和期待,在书城坚守了二十多年的自己,心中也油然而生一份成就感。

今年上海书城从上海书展的“配角”变身为“双主角”,主要围绕做好图书展销、聚焦阅读周边经济、打造出版IP主题展览,在日常阅读场景的基础上叠加沉浸式阅读体验来做好文章:50余家出版机构依楼层特色打造沉浸式展销场景,推出与展览中心同频的惠民折扣;策划“向大师致敬”生平图文和著作融合展,邀请学者、专家、大师的家人现场推播客,向徐森玉、朱东润、王蘧常、熊佛西、胡焕庸、冯契、陈从周(按生年序)等七位社科大师致敬;与上海野生动物园合作,为读者带来动物主题科普讲座及野生动物主题绘本展;与阅文集团合作举办十周年“让好故事生生不息”IP主题展,《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的爱好者可以进入栩栩如生的网文IP场景世界……

从1998年那个读者排起长队的冬日,到2025年双主场交相辉映的盛夏,上海书城始终是这座城市温暖的文化注脚。那些穿梭在书架间的身影、依附在书页间的记忆,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书香从不会因形式改变而变淡,正如这座城对阅读的热爱,始终在迭代中生生不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