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和衣倒在人怀(中国画) 梦韵 诗人郑愁予 簪子 外甥女笔下的杨绛 黄岩的年糕 音乐去中心化 为抗击日寇“加油” 那一场雪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06

簪子

李舒

我最早对于簪子的印象来自87版《红楼梦》,演到秦可卿和贾珍那一集的时候,我妈已经来不及捂住我的眼睛,我强作镇定地坐着,看贾珍把秦可卿的簪子拔下来戴到自己头上,之后,这根簪子被尤氏发现,成了两人奸情败露的关键道具。后来我知道,这段并不是原著中的,而是根据脂批中“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衍生出来的,也算是原创剧情了。那么,贾珍为啥要手欠拿秦可卿的簪子呢?因为那时候,簪子往往是用来定情的。

古人对于定情这件事是相当有想象力的。《诗经》里,那些匆忙遇见的瞬间,电光石火的偶遇,那时候的定情信物多半都是花草,送木瓜送梅子送桃花,这当然是仓促之下的馈赠,情感原始又浓烈。这有点像现代人在动态里点赞或悄悄给对方朋友圈点个“在看”,不动声色,却又满怀心事。后来日子好过了,定情信物也越来越讲究和私密。就像今天情侣之间送的项链或手链,上面刻个缩写,或者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偷偷戴个情侣戒指,明明白白又隐隐约约。男人之间定情(兄弟情),多半用宝剑,比如苏东坡就送过弟弟双刀,苏辙就写了诗答谢。男女之间定情,可以用钗。因为钗分两股,离别的时候,女子把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重见,再合在一起,这样的意象,多半出现在唐宋时期,比如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中就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有些簪里,讲的是自己的欲望,希望感情永远炙热,而有些簪子,只是藏着自己的名字,你能铭记最好,记不住也不要紧。有些簪子,是爱欲的宣言——希望缠绵永续,白头同心;而有些簪子,却是退场的伏笔——沉默、稳重、留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