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等一壶茶开 芙蓉金菊斗馨香(中国画) 好久不见 碳水啊碳水 楼底花园 李延年之倡 我是土豆
第14版:夜光杯 2025-10-10

碳水啊碳水

桑胜月

天终于转凉,我想联手钟点工,做些好吃的犒劳犒劳忙碌了一夏的小辈们,譬如说,蒸一笼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做个松松软软的米糕,摊几张葱花油饼……谁知,话不及讲完,小辈们就一个个摇头:省省吧,吃这些,等于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你这碳水脑袋能改改吗,姆妈?

碳水脑袋有啥不好?我还有一颗碳水的心呢!在我的记忆深处,哪一件幸福不和碳水相连?哪一个节日的快乐离得了碳水?腊八节,腊八粥;春节,北方饺子,南方汤团;元宵节,北方元宵,南方汤圆;清明节,北方油馓子,南方青团;端午,全民包粽子;中秋节,全民吃月饼,这件件都是碳水唱主角啊!平素,在酷暑里盼一碗冷面冷馄饨,在寒夜里迫不及待地想吃烤红薯炒栗子……那些自诩不是“碳水脑袋”的孩儿们,我都还记得你们边吃边嚷着“打耳光也不放”的馋样!

不单我们是碳水大国,各国也都有引以为豪的招牌主食:日本是小巧的寿司,俄罗斯是巨大的列巴(面包),美国是汉堡,英国有三明治,意大利就更诱人了,比萨和意大利面名扬全球。有人说,苗条的法国人好像只爱红酒、奶酪,碳水不大吃的吧?你忘了那长长硬硬的法棍和形似羊角的小面包了。一位老革命爷爷年轻时留学法国,他最钟情小羊角面包,及至老年,凡有人去法国,问他要带什么回来,他必说:小羊角面包!

你注意过没,当俄罗斯或其他斯拉夫民族,在机场欢迎尊贵客人时,都有一位年轻女士,用花手帕托住一只圆面包,让客人揪下一块蘸着盐尝尝,在他们看来,面包代表着生命、繁荣和慷慨,在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上,面包是生活的基石,献上面包意味着主人愿意与客人分享他们最珍贵的生活资料。还有那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是怎么说来着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先要有碳水的面包,才有后面的一切啊!

每当我举这些例子与小辈们辩论时,他们总会罗列碳水的诸多罪状来反驳。没错,碳水摄入过多,是会引发血糖等问题。我们提倡与蛋白质搭配着吃。可我细想,在碳水是唯一“主食”的年代,似乎也并没那么多现代病呀!与其将自己的健康问题归罪于碳水,不如揪出潜伏在碳水背后那些高糖、高油,还有你都不知道它们长长的学名怎么念的防腐剂、添加剂这些真凶。纯吃碳水的日子里,我们虽然缺少蛋白质摄入,但也少有现代打工人的压力呀,更不会有一吃完就捧起手机或平板电脑,坐下去就不知道站起来动一动的习惯。

健康是个系统性命题,人人追求,常常多解。它与每个人自身的体质、运动、饮食偏好、卫生、劳逸、起居习惯都息息相关,还与生活环境有关。动不动就怪罪“碳水”,让它背锅,它好冤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