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里小区和旁边的高楼小区形成强烈对比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与潮流地标“天安千树”一街之隔,距离苏州河滨水步道不足200米——在普陀区长寿湾的繁华与时尚间隙中,正红里小区却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正红里小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长寿湾区域内面积最大的老旧小区。历经半世纪风雨后的沧桑,屋面结构大面积破损、墙体渗漏、混凝土路面开裂、环境脏乱……早已不堪重负的基础设施,让居民们越住越不安心。加之小区内老年人口多,经济困难家庭、特殊群体和出租户比例高,形成了复杂的人员结构,使得家园焕新的梦想,在过往20多年里屡屡搁浅。
    信任
    从最急难愁盼开始
    “之前几次修缮征询失败,关键在于居民对修缮工作不了解,同时对地块旧改还抱有期待。”居民区书记潘翔道出了问题的症结。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大块头”书记的退役老兵,自2022年7月来到正红里后,选择了一条扎实的工作路径——从解决居民最急迫的需求入手。
    清理困扰居民多年的地下室积水,解决地下污水管道老化导致的污水堵塞,这些看似细微的民生工作,如同一块块信任的基石,逐渐垒起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信心。潘翔也从一名社区工作“小白”快速成长为居民信赖的书记。他凭借在部队培养出的雷厉风行和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带领居委会班子成员主动与居民交朋友,将居民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2023年底,这个业委会空缺曾达14年之久的小区,成功组建了新业委会。居民们一改往日对社区事务的冷漠态度,越来越多建设小区的“金点子”被提出,大家对“美丽家园”的憧憬也越来越强烈。
    攻坚
    探索小区更新“新路径”
    长寿路街道慢行网络全长9199米,覆盖113855平方米绿化,串联6个苏河驿站、20余套夜景灯光和1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是上海生活、旅游、休憩的热门打卡地。近年来,随着天安千树二期工程封顶、邻近的百合桥连接起苏州河两岸,城市更新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居民们对正红里的未来也越发期待。房屋综合修缮也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街道成立专班,多部门形成合力,自制修缮问答手册……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老邻居们纷纷来到工作组、参加宣讲会,详细了解修缮内容,踊跃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就在10月31日,意愿征询开票结果出炉,341户居民同意启动小区综合修缮,征询成功!
    长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正红里的转变在长寿湾的整体更新中扮演着特殊角色,这个被成熟商品房和市政道路紧密环绕的小区,更新改造的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大拆大建到精细治理,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20多年的等待,正红里的居民终于迎来焕新的机遇。  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