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今年个头最大的月亮就在明晚 买黄金饰品会变贵吗 想要“膏满黄肥”,别急!
第5版:综合新闻 2025-11-04

想要“膏满黄肥”,别急!

本月中旬迎上海地产大闸蟹最佳品味期

鱼跃合作社的黄浦江大闸蟹 受访者供图

■ 目前松江泖港黄浦江大闸蟹已进入稳定销售期。“现在母蟹已经很好吃了,不过半斤以上的公蟹还要等等,想要‘十分饱满’,起码还需要一周左右。”

■ 随着气温下降,崇明大闸蟹在7-10天就能完成育肥,“市民需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尤其是想吃公蟹的市民,还需多等几日。”

本报记者 杨洁

连日来,上海地产大闸蟹陆续开捕,让“望眼欲穿”的食客们终于得以一饱口福。

今年夏天,上海持续高温天数破近百年纪录,极端的天气让大闸蟹的上市期,也比往年推迟了约20天。“超长待机”的高温天,对上海地产大闸蟹的品质规格有哪些影响?“膏满黄肥”的最佳品蟹期,何时到来?记者采访了上海河蟹行业相关从业者与专家。

饱满公蟹起码还要再等一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蟹农们忙着捕蟹、打包。10月30日,大泖牌黄浦江大闸蟹全规格开捕上市。“我们有许多老客户,大家都等着这一口。”合作社负责人顾怡说,“这个周末生意火爆,每天有1000-2000斤蟹发货。”

鱼跃合作社位于松江区泖港镇,是上海地区中华绒螯蟹自繁自养规模最大的生产单位,以“稀放蟹种、精种水草、立体增氧、优化饵料”的“松江模式”为豪。“今年我们的大闸蟹规格更大,大规格比例超过70%,所以整体产量比往年略有上升。”顾怡说,目前大闸蟹已进入稳定销售期。“现在母蟹已经很好吃了,不过半斤以上的公蟹还要等等,想要‘十分饱满’,起码还需要一周左右。”

在崇明,昔日的“乌小蟹”早已不见踪影,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肥蟹在蟹塘里“横行霸道”。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河蟹行业协会监事长黄春告诉记者,目前,池内的“蟹王”已有八两七,但在他看来,肥满度还不够,“最起码能长到九两多”。这两天,崇明蟹陆续开捕,而“大部队”还在池塘里养着,预计本月中旬可以大量上市。

“要吃好蟹,别急!”黄春说,“随着气温下降,大闸蟹在7-10天就能完成育肥,市民只需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尤其是想吃公蟹的市民,还需多等几日。”

沪产好蟹亮出“金字招牌”

“高温天,河蟹也会‘中暑’。”黄春说,极端天气对河蟹生长是巨大的考验,也对养殖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哪个环节没做好,就会有很多死蟹”。

应对今夏的高温天,上海河蟹相关从业者早有准备。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告诉记者:“去年上海已经历过极端高温,大家都意识到这可能是常态,所以我们在保草和调水上下功夫。”一方面,多种水草,在塘底建起“水下森林”;另一方面,让水更清澈,为蟹苗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目前来看,高温天对今年沪产蟹的规格品质影响不大。”

精细化养殖之外,良种更起到了关键作用。上海蟹农普遍养殖的“江海21”由王成辉教授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是中华绒螯蟹的国家级良种。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高温天气,王成辉教授团队早就前瞻布局培育抗逆性新品系。在鱼跃水产合作社的后备亲本培育区,蟹农们正为“江海21”及“江海21”M选育系(暂定名)的测产工作做准备。据悉,M选育系成蟹的耐热性更好。

“崇明1号”也是“江海21”的良种新品系之一。“我们与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通过基因配对进一步提升了品种纯度。崇明地区特殊的土壤和水质条件也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优势。”黄春表示,“今年‘崇明1号’上市时间虽然迟,但品质总体没问题。”

数据显示,上海市民每年的大闸蟹消费量在8万吨左右,其中本地产的大闸蟹约1500吨。虽然产量有限,但沪产好蟹却凭借出色的品质亮出了“金字招牌”。目前,上海大闸蟹养殖形成了崇明、松江、宝山和浦东四足鼎立,青浦和金山两翼协同的产业格局,走出一条精品化发展之路。

“气温15-20摄氏度时,最适宜河蟹育肥。”王成辉说,“今年上海河蟹大赛就定在11月11日,届时公蟹也到了最佳品蟹期。预计一直到12月中上旬,上海市民都能有沪产好蟹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