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 不是简化而是浓缩 汇聚文博时代力量 共绘文明互鉴新篇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11-04
受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鼓舞 上博推进埃及考古工作

汇聚文博时代力量 共绘文明互鉴新篇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现场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贺信中提及,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成功举办,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在萨卡拉金字塔下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大古老文明双向奔赴,两国人民日益相知相亲。

据悉,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举办期间,上海博物馆就已开始考量后续在埃及开展联合考古发掘的可行性。在大展落幕后,上博派出了由5名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奔赴埃及。这是以上海博物馆为核心的中国考古队首次深度参与埃及最古老核心遗址区的考古工作,也是首个在埃及孟菲斯地区获得发掘许可的中国考古团队,是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又一项里程碑式的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在上海博物馆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这既是对上博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使命担当的深刻指引,令人倍感振奋、备受启迪,未来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情怀、担当文化使命,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展成功举办联合考古启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启动最早、范围最广、合作最深的博物馆之一,上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承担构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文明成果的使命,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核心功能为载体,日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2024年正值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中埃伙伴年”,馆方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打造“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并以展为媒深化中埃考古合作,这不仅是中埃人文交流的生动写照,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有益探索,更是为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注入了坚实的“上博力量”。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博事业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旅游局在文化发展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上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力谋划好上博“十五五”规划和“大博物馆计划2.0”,深度挖掘文物的精神品格与时代价值,全面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与阐释,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教育模式,打造普惠性文化产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在融入城市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树立新标杆。

大博物馆计划全新规划出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这正是上海博物馆近年来实施“大博物馆计划”的核心追求之一。2022年,上博以建馆70周年、东馆建设为重要契机,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精心谋划推出“大博物馆计划”,确立了以“建设大场馆、引领大科创、配置大资源、打造大品牌”为核心的战略体系。如今,主体目标已基本实现,并在文旅融合典范、人民城市标识、文明互鉴大使等三项中期目标上提前达成。

守正创新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博将以上博“十五五”规划和“大博物馆计划2.0”为抓手,锚定“全球艺术的顶级殿堂、国际文博的学术高地、文旅融合的卓越典范、人民城市的重要标识、文明互鉴的形象大使”五大愿景,全面提升场馆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

扎根埃及发掘拓展全球合作

上海博物馆方面表示,上博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海内外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科技保护、考古研究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其中,以明年中埃建交70周年为重要契机,重点推进上博在埃及吉萨省拉希纳村(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与利用的全链条长效合作体系,以实践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

本报记者连线了在埃及的考古队中方代表、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据他介绍,目前埃及当地(孟菲斯地区)的气候是雨季,湿润的气候给考古工作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地下水位上升,会延缓考古进程等,专家们正在适应中。按照计划,第一阶段的考古调查工作将持续到明年春节前。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