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意外比明天先到。11月3日,王国斌先生不幸离世,60岁不到,正值壮年,金融界折损了一员大将。
我曾经见过王先生两次,第一次是他退出一桩极大的交易,收益颇丰,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但他说话不算多,并未骄狂。另一次是创立泉果基金时,在一个光线暗淡的、狭小的餐厅,他说话声音不大,面色不好,看着有点累,但不至于性命交关。此后没再见面,只是听说他的成功、他的财富、巨大的压力以及泉果基金业绩的起伏。
有理想的金融人总是连轴转,没有压力创造压力也要上。他们是会“自我剥削”的,金钱不是首要目标,通过金钱得到的结构掌控力,对生命的觊觎,才是他们的追求。那种快感,大约旁人很难体会。
越是社会眼中认为优秀的人,越容易内化一套“更高、更快、更强”的法则,通过不断超越自我来获得成就感和身份认同。他们不是被逼的,他们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驱动力。王国斌就是如此,其他各行业的拼命三郎何尝不是如此?每天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双重压榨,高度耗竭,最终榨干了精气神,让疾病难以控制。
做高科技投资的人,最终没有等到高科技消灭疾病的那一天。
此后很少关注他,我自己生病,看了一眼人生终点线,无暇他顾。如今,王国斌先生驾鹤,也让人感慨金融历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奋斗是否必然带来不可逆的人生滚雪球效应?在财富的斜坡上耗尽人生?看来,得重新定义“奋斗”,真正的奋斗不是野蛮地消耗自己,而是管理好自己的身心能量,在工作的同时,倾听生命的呼吸,培养一个与金钱无关的嗜好,让生命有留白处,有呼吸的空间。
我们无法改变死亡的必然性,但可以改变通向它的路径,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享受生命本身。
但我也认为,王国斌先生已经享受了他的生命,拥有短暂但永恒的、不后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