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华
老邻居胡伯伯是皖籍绩溪人,与胡适同宗。他早年在茶叶店当学徒,中年后在文具店工作。胡妈妈小他十岁,有一女小兰,视为掌上明珠。小兰很孝顺,成年后招婿,育一子,从胡姓。我们两家关系胜似远亲。
胡伯伯患严重哮喘,冬季常发。那时小兰才上三年级。一次胡伯伯深夜发病,胡妈妈叫醒我,借一辆小板车,我连走带跑把胡伯伯拉到大方巷三院抢救,转危为安。人家还以为我是病人的儿子呢。小兰临产时,我爱人半夜陪同把她送进市立第一医院,并联系了我的一位当妇产科医生的亲戚,安排入院待产,直至孩子平安降生。承蒙胡伯伯全家对我的信任,委托我给这孩子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胡震宇。胡伯伯是一位典型的好老头儿,平时言语不多,但脸上常年挂着可掬的微笑。胡妈妈乐善好施,人缘很好。两个老人喜欢小孩,我的两个儿子那时成了他们的“玩具”,他们常常给零食,给买衣服,也替孩子做衣服。有时我们有急事不便带孩子,就请二老帮忙照看。上世纪70年代初老百姓大多烧煤炉,煤气奇缺。胡妈妈居然弄到一只。第二天便把我家的煤炉“封”了,让两家合用。那真叫雪中送炭!妻尤为感激,免去了每日生炉子烦人的烟熏火燎之苦。又过了一些时日,胡妈妈又托人搞到一只煤气,她主动提出把新的给我们用,她家用旧的。1982年我们搬出小院,两家仍时有来往。每逢岁末,总少不了问候。胡伯伯七十大寿我们全家还去凑了一番热闹。不几年,一次我在山西路广场邂逅胡妈妈,她泪眼婆娑地告诉我,胡伯伯中风突然走了。我听之愕然,抱怨她没通知我。胡妈妈不语。我明白,她是最不愿麻烦人的人。后来小院拆迁,胡妈妈一家三代四口,迁到三牌楼菜场那边去了。我们去看望过她几次。胡妈妈七十寿辰,我们全家在饭店里为她祝寿,并请他们一家到我们家做客。后来胡妈妈病重,我和妻子去探望。胡妈妈“走”时,因我出差,妻去送行。尽管时隔多年,每当忆起二位老人的点点滴滴,怀念之情仍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