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我们上海文艺界朋友们共同的家园——上海市文联已经成立75周年了。作为上海市文联的重要文化品牌项目之一,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设立至今已有36年了。
我自2004年至2020年间,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会中担任评委和监督员,回顾那段岁月,令我深深感慨。我参与这项工作时,“白玉兰戏剧奖”在黄佐临和袁雪芬两位戏剧泰斗的相继领导下,已经具有了媲美“梅花奖”的极高声誉,成为全国乃至海外表演艺术家追求的崇高荣誉。袁院长提出并坚持的“送礼不要,请客不到”八字规定,镌刻在每个评委的心中、落实在行动中。
所以,我自从担任第15届评委之日起,就告诫自己,一定要严守规矩,珍惜这个岗位,决不能玷污这棵高洁的“白玉兰”。申报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要求演员本人必须在上海舞台上现场演出,也要求评委一定要到现场观看演员表演的实况。这是“白玉兰”奖的硬规定。为此,那些年,我常常是白天不管身处何方,晚上总要急急忙准时赶到剧场看戏。为此,我的外孙女送了我一个“看戏外婆”的雅号。
在评委中,除话剧外,戏曲、舞剧、曲艺等各方面的表演艺术名家颇多,如马莉莉、李炳淑、李蔷华、王梦云、计镇华、唐元才、汪华忠、华雯、何双林、梁伟平、舒巧、辛丽丽、刘觉、钱惠丽、童双春、王汝刚等,通过参加评审会、研讨会,我也从专家的评议中,学习到许多鲜活的戏曲表演知识,犹如进入了一座名家荟萃的综合课堂。这一切对我研究戏曲美学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机会。在这十多年中,我写了近300篇剧评,出版了两本剧评集。由于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公平、公正、公开,它的权威性、含金量越来越高,国内的剧团、演员都非常看重它。天津京剧院的程派青衣名家吕洋,2006年荣获第17届白玉兰主角奖时,只是一个27岁的新秀,如今已成为全国京剧程派艺术家顶级代表人物之一。今年8月她来上海演出,还和我动情地讲起当年得到“白玉兰”时的惊喜,说自己那时还是个入行不久的新人,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也不认识任何一个评委,可见能评上这个奖是认戏不认人的。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谢涛。她原来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的一位30来岁的女老生,2005年,她以晋剧《范进中举》荣获第16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如一声炸雷,惊动了整个晋剧界。次年,有好几个省市级的晋剧院团争相来沪演出、参评。而谢涛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排主演重量级新戏,赢得了“天下第一女老生”的美誉,收获了中国戏剧界的几乎所有最高奖项,2017年获得了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的殊荣。她情真意切地说:“20年前我还是个无名小卒,不认识一个评委,连评委会办公室的门开在哪儿都不知道,没想到自己竟也‘中了举’。从此,我的戏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
“白玉兰”奖的评选工作对于发现戏剧新秀、奖掖、促进戏剧表演人才的成长、提升,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白玉兰戏剧奖”这朵鲜花一定会盛开下去,愿“白玉兰”永远洁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