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非 虫 制图|刘绮黎
北斗建设全面完成之际,回顾往昔——当前,北斗一号系统已退役;北斗二号系统15颗卫星连续稳定运行。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成功,无论是系统运行,还是服务性能,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 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 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 年,发射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 年,发射第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当前,北斗一号系统已退役。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 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 年年底,完成14 颗卫星(5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北斗二号系统15 颗卫星连续稳定运行。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 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8 年年底,完成19 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计划2020 年年底前,完成30 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tips: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北斗系统三大特点:
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北斗系统当前基本导航服务性能指标:
服务区域
全球
定位精度
水平10 米、高程10 米(95%)
测速精度
0.2 米每秒(95%)
授时精度
20 纳秒(95%)
服务可用性
优于95%,在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 米、高程5 米(95%)
北斗三号的星座设计包括三种轨道卫星
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
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
这样的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布局,抗遮挡能力更强,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服务,又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用户提供精度更高的服务。
北斗可提供的服务
基本导航服务
短报文通信服务
星基增强服务
国际搜救服务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
2020 年6 月23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
自2000 年10 月31 日,长三甲系列火箭共进行了44 次发射,将4 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100%,是北斗导航工程当之无愧的“专列”。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3.0、新华社、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