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信息 展览的洗礼
第78版:艺术 2021-09-13

展览的洗礼

吴林田

吴林田抽象作品《circles11》。

撰稿|吴林田

城市需要艺术,需要真正抵达心灵的艺术。

好的作品,好的展览是洗涤眼睛和心灵的。差的作品、热闹的展览看多了,可能会把原来仅有的沉淀消耗掉。多读书,多看质量优质的作品,审美自会提升,不光是爱艺术的观众,就是艺术家自身,眼界上去了,手上的活便不会差。这几月沪上的展览多,多得跑不过来,只能选择性地去看。城市需要艺术,需要真正抵达心灵的艺术。但大多展览形同鸡肋,看了不如不看,前几日约了一位收藏家一起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说是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作品摩袭做作的成分多,放眼望去,一片“鸡贼”的名利气场,看不到多少可贵的价值。

疫情之前,对感兴趣的展览会不惜成本去看。印象较深的有几次。

2012年特地去日本京都美术馆看莫奈大展,大众趋之若鹜的睡莲作品少,大多是草垛、海滩题材的写生作品,大概有两百多幅,幅幅画惊心动魄,画家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激烈碰撞所产生强烈反应的作品令人过目难忘。可以想见,在印象派风行的时代,这是多么伟大的创造,莫奈对后来的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是尤为突出的。

2014年冬天在瑞典考察,受够了北欧极冷的天气和短暂的日照,于是决定去巴黎住些日子,恰逢在蓬比杜有基弗规模最大的个展,基弗作品在其他的展览或博览会零星地看过,在这次集结了大师几乎所有代表性作品的个展里,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材料绘画外,居然还有纯油画作品,一件巨幅月季花园居然也画得超凡脱俗,你要知道,在近五六十年的欧美艺术界,纯油画已成了稀有品种,你不搞点材料啊装置什么的就会被冠以落伍的帽子。

大师都是比较系统化的,很少有呆在一个风格里一辈子的,就连以风格化闻名的莫兰迪除了标志性的瓶瓶罐罐以外,他的薄薄的浅浅的静静的风景依然触动着观者内心深处敏锐的部分。

在巴黎的空气里,是绕不开毕加索的,他的痕迹无处不在。小皇宫有一个向毕加索致敬的展览,没一幅毕加索的原作,是一些当代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与毕加索相关的作品,其中有三位临摹《亚威农少女》,尺幅比原作大三倍,用笔几可乱真。其间两位在西方走红的华裔艺术家画了毕加索的肖像,总觉不尽如人意。

由于外语水平有限,找毕加索博物馆找了许久,如果不绕圈子的话,所住宾馆过去步行一刻钟便到了。博物馆外排着长长的队,博物馆里人头攒动。这是一次精神性较高的洗礼,在大约六七百件作品的包裹下,你得见的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大师级画家强大无敌的力量。原计划看半天,结果看到闭馆关门。这是一次此生摆脱不了的洗礼,它推翻了之前毕加索是个传奇性、故事性、精于炒作的成功艺术家的概念,我想,假如有艺术家不服,还是去直接面对老毕的这么多原作吧。

我们需要纯粹的艺术包括展陈,被冠以各种名号的、附加条件太多的展览还是少点为好。只有本质、专业、学术是不败的。一起努力吧,各位同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