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欧洲的“动荡之夏”
第50版:欧洲告急? 2022-08-08

欧洲的“动荡之夏”

陈冰

上图:2022年7月21日,意大利罗马,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众议院发言。德拉吉当天向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递交辞呈。

制图/刘绮黎

右 图:2022年7月7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约翰逊正式宣布辞去英国保守党党魁职务。约翰逊在伦敦首相府前发表讲话表示,他将留任首相,直到保守党新的党首产生出任新首相。

左图:2022年7月20日,德国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邦卢布明,德国卡德天然气运输公司“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接收点。

上图:马克龙。

上图:2021年9月15日,一款名为Orca的“直接空气捕集器”(DAC)在冰岛的Hellisheii地热发电站投放市场。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陷入通胀,欧洲政治也陷入了新一轮危机之中。在这个“动荡之夏”过后,欧洲将何去何从?

记者|陈冰

最近一段时间的欧洲政坛,可谓“地震连连”。

短短十几天,保加利亚最高领导人宣布辞职、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辞职,爱沙尼亚国家总理宣布辞职。7月21日,被称为“超级马里奥”的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也黯然离职,意大利政府进入新一轮的动荡期。作为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支柱国家,意大利一度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黏合剂。如今,意大利深陷政治危机,为欧洲一体化带来新的风险。

另一方面,德国国家领导人朔尔茨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陷入政治丑闻,难以脱身。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陷入通胀,欧洲政治也陷入了新一轮危机之中。

在这个“动荡之夏”过后,欧洲将何去何从?

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欧洲政坛的这一波辞职潮从保加利亚总理佩特科夫宣布辞职开始。

6月22日,保加利亚国民议会通过了针对现政府的不信任动议。这也是该国近代史上首次成功的不信任动议。根据保加利亚宪法,政府在此后必须提交辞呈。6月27日,保加利亚总理佩特科夫宣布辞职。

随后的组阁谈判中,无论佩特科夫领导的第一大党“我们继续变革”联盟,还是中右翼的第二大党保加利亚欧洲发展公民党,都未能成功组阁。按照法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组阁机会交给了社会党。

结果时隔一个月之后的7月27日,保加利亚第三大党社会党因未能凑足议会多数,宣告组阁失败。这意味着,这个东欧国家可能在秋天迎来一年半内第四次议会选举。佩特科夫领导的政府被“推翻”无疑让保加利亚的“亲西方主流”面临严峻考验。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外一位亲西方的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被迫辞职。

卡拉斯出身政治家庭,从小家庭条件优渥的她一直信奉推崇美西方国家的民主和自由。卡拉斯上台担任爱沙尼亚国家最高领导人后,更是充当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后,卡拉斯第一时间听从美国政府的号召,公开出面支持乌克兰,同时对俄罗斯展开了一系列的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在内的制裁。

殊不知,爱沙尼亚的大部分石油、天然气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主动切断和俄罗斯的石油链接之后,爱沙尼亚迅速陷入能源危机之中,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另外一方面,俄乌战争开打以后,这位女总理第一时间下令爱沙尼亚全国禁止使用俄语作为日常沟通使用语言。这样一来,爱沙尼亚国内的矛盾瞬间被引爆。国内矛盾不断激化,国际形势日趋严峻,这位女总理也不得不像爱沙尼亚前总理一样,走上引咎辞职这条老路。

在卡拉斯辞职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了辞去保守党党魁声明。

英国首相约翰逊自上台以后,丑闻不断,唐宁街“装修门”更是持续了整整一年。保守党议员的性丑闻接二连三爆出,导致保守党在国会的补选中接连惨败。“派对门”案件更是让约翰逊失信于众,而压垮约翰逊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保守党前副党鞭克里斯·平彻性骚扰两名男性的丑闻。

与此同时,约翰逊在英国内部实施一系列激进政策,让本就不安宁的国内形势不断激化。俄罗斯与乌克兰自2月底开战以来,英国也跟随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施行了严厉的经济军事制裁。同样,此番操作也遭到了来自俄罗斯的反制。大量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无法通过欧洲中转至英国,英国政府只能花更多的钱到中东地区购买价格更高的石油。

英国这些年经济形势持续走低,叠加新冠疫情导致失业率持续走高,不少民众都荷包紧紧。此番油价高涨带来的物价上涨,使得英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已经超越美国,让英国基层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一面是国内矛盾不断激化,一面国际形势日益严峻,让原本支持率就不高且私德有欠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再也无力长袖善舞,最终在苏格兰公投、北爱尔兰“脱英”,以及内阁成员集体辞职“逼宫”的夹击下,只能灰溜溜地下台,让世界为之一震。

意法德,各有各的难

英国政坛硝烟未平,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转眼又陷入一场政治危机。

7月21日,在提出辞职遭拒一周之后,德拉吉再度宣布辞去意大利总理职务。随着德拉吉辞职,意大利政坛再次“洗牌”,可能重回混乱不稳定的态势,并进一步引发经济衰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意大利已先后经历了近70届政府,政局频繁更替是意大利政治的常态。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发展,使得意大利政治生态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联合执政的政党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政党退出执政联盟时有发生。

自2021年初,临危受命的德拉吉就多次强调,只有得到执政联盟各方的支持,他才会继续留任。他表示不会在没有五星运动支持的情况下领导政府。但实际上,德拉吉及其政府中的多位部长均为“技术官僚”,不属于任何党派,尤其深受政治谱系跨度极大的内阁的掣肘。作为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德拉吉在2011年至2019年担任欧洲央行行长期间,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承诺,成为金融市场的宠儿。但是,在国内,德拉吉却难以发挥稳定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仅有民主党为代表的中间派的支持,失去了五星运动党、联盟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的支持。

德拉吉辞职的导火线是以前总理孔特为代表的五星运动党认为,政府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能源价格高企的援助力度不够。7月7日,五星运动党拒绝对一项260亿欧元的生活成本计划进行投票,德拉吉第一次向总统马塔雷拉提出辞职。

许多政治专家曾预计德拉吉能够说服各方重新加入联盟。但到了7月20日下午,政府各方出现明显裂痕。比如,五星运动党强烈反对意大利军事援助乌克兰。联盟党、意大利力量党、五星运动党议员均未参加当日晚间举行的参议院信任投票。尽管参议院以95票支持、38票反对,通过了对德拉吉政府的信任投票。无力调和意大利各个党派之间纷争的德拉吉还是再次宣布辞职。

意大利经济前景因德拉吉的辞职而变得更加不明朗。目前,意大利债务规模超过2.7万亿欧元,约占GDP的15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意大利经济增长一直落后于大多数欧元区国家,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意大利经济,预计2022年GDP增长率降至1%以下。

意大利的日子不好过,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日子也很难过。

朔尔茨上台的时候,德国仍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经济复苏的难度很大。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政府没有顶住各方压力,重新当起了美国的“跟班”,开始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并制裁俄罗斯。朔尔茨的做法直接导致德国国内的天然气、石油、粮食,价格都在飙升,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开始怀念起德国的主心骨默克尔。

油气价格上涨,让德国不得不暂时恢复使用煤电,很多人甚至开始偷偷砍树烧柴。此前,德国为了保护环境已经停用煤电很长时间,也不再使用核电了。

随着北溪1号的天然气供应水平下跌至20%,德国以及欧盟各国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节能。但是,德国主推的节能协议,已经让德国各地感到了“社会动荡”的危险。7月28日,德国七位市长联名“逼宫”朔尔茨政府。一方面,他们谴责俄罗斯;另一方面,又明确告知朔尔茨政府,哪怕俄罗斯的行动再极端,德国也不能放弃俄罗斯天然气,因为这会让德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严重上涨,进而让德国陷入一场持久的社会性贫困危机。

同时,七名市长还强调,朔尔茨政府推出的“节能协议”让人无法理解,也让人无法接受,因为没有人会一直洗冷水澡,也不会有人洗澡只洗“四个重点部位”。实际上,一旦放弃了俄罗斯天然气,别说德国居民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了,德国的企业生产也无法保障。可以预见,一旦企业生产无法保障,那么德国必然会缺少各种各样的商品,爆发各种各样的供应链危机。就像德国纸业协会警告的一样,一旦德国卫生纸企业认为低水平的生产无法保证利润,那么企业必然会停产减少损失,而一旦停产,德国将会马上出现“厕所危机”,没有了卫生纸的德国居民,用什么去上厕所?

今年5月份才开启第二个任期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子也非常不好过。

才刚刚上任一个多月,法国总理博尔内就向总统马克龙提出辞职,但未获马克龙批准。

6月,在法国国民议会第二轮选举投票中,马克龙所领导的执政党中间派联盟虽然赢得了国会中最多席位,但是却没有得到国会的绝对控制权。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在本次议会选举中获得历史性胜利,成为议会的第三大党。而法国议会中的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党的领袖梅朗雄也成功带领政治盟友,率领左翼联盟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派。马克龙遭遇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的联合打击,未来在政策施行方面会受到很大牵制与掣肘。

法国媒体认为,马克龙虽然成功连任法国总统,但如果他推动的决议案一直遭到国会的反对的话,马克龙就会成为人形盖章机,任何决策都无法推行。这对马克龙而言,将会面临无法治理国家的考验,这也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国以来十分罕见的局面,总统以及他所领导的政党无法在国会中有优势。

在拉拢反动党无果的情况下,马克龙走上了少数派政府的道路。7月11日,由多个左翼党派组成的议会最大反对派联盟于11日首次提出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呼吁推翻现任政府。不过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在577个席位的国民议会中,只有146票赞成该动议,远低于289票的绝对多数门槛,因此该动议被法国国民议会否决,马克龙政府暂时躲过了一劫。

然而,还未来得及弥合大选乱象带来的社会撕裂,马克龙又卷入到了一场丑闻之中。

根据英国《卫报》日前披露的文件显示,科技巨头优步公司曾秘密游说政治人物,以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而这些政治人物中,就有法国总统马克龙。

报道称,2017年法国宪法委员会禁止了优步推出的专车服务,这让优步在法国的发展举步维艰,时任法国经济、工业与数字事务部长的马克龙向公众承诺将“亲自调查”这一事件,据称,马克龙最终与优步达成了“秘密协议”,以帮助其发展业务。

《世界报》称,当优步面临法律问题时,马克龙与其公司高管举行了超过17次会议,所以马克龙对优步来说,不仅仅是个支持者,几乎更像是合作伙伴,同时法新社也表示,优步公司证实马克龙曾与其保持着某种联系。

涉嫌与优步签署“秘密协议”,一下子让马克龙迅速陷入了舆论风暴之中。但明眼人都知道,马克龙遭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其与优步公司的关系,而是其刚刚摆脱了内阁危机。这意味着反对派不甘心罢免马克龙的内阁总理失败,所以马上又开辟新的战线,直接对马克龙发起了攻击,把7年前的旧事炒作成一大热闻……

可以想见,在反对派这样没完没了的缠斗之下,马克龙就算不至于下台,那也成了跛脚鸭,不得不在施政过程中与反对党议员们“讨价还价”,达成“具有挑战性的妥协”。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国家,着实令人非常担忧。

对于法国的现状,很多法国人都感到不满,但民众似乎除了表达愤怒之外,也看不到问题得到解决的希望,整个法国社会都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之中。

危机重重的欧洲

从表面上看,各国危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丑闻,有的是因为组阁问题,以及执政党内部的矛盾,但是归根结底,欧洲正在面临着的,是一场共同的危机,而这场共同危机引发了各国政坛的集体地震。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郑若麟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指出,欧洲目前深陷危机,从时间上来说,这个危机已经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日趋严重。“这个危机正在线性地发展,它并不是说在日趋减缓,相反它是在日益走向更严重的方向,这一点非常明显。”

而从这个空间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也是多方面的,从经济、疫情、政治,一直到金融、军事、文化、社会,几乎各个领域都在出现危机,而且相互之间在形成负面的冲击影响。前景非常不容乐观。

首先是欧洲经济发展增长前景非常暗淡。最近欧委会已经把经济增长率下调到2.7%左右,这个增长率对于欧洲来说是有问题的。它会造成失业率持续上升,由此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还给欧洲带来了金融危机、欧元危机。最近欧元汇率不断地往下跌,已经跌到令欧元区各国民众开始陷入惊恐的状态之中,他们担心的就是欧洲经济会一蹶不振。

如果说过去欧洲还有一些国家,例如德国,经济一直相对比较坚挺的话,那么现在在原材料、石油等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通胀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连德国经济增长率也在急剧地下降。一些专家们甚至认为,德国可能将进入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衰弱期。“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那个火车头,当德国因为能源问题,因为市场问题开始经济遭到重挫的话,那么整个欧洲都会有问题。”

欧洲社会现在实际上已经动荡不安。以郑若麟生活了二十多年、非常熟悉的法国为例,法国现在的犯罪率不断攀升,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富人继续日益富有,而贫困阶层则日益扩大。这些现象在法国变得日趋严重。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最近就提出来,西方国家大约10%的富裕的人口,今天已经控制了75%的社会财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危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像法国这样的国家,除了社会危机,还掺杂着一个种族危机,不同种族之间也在爆发危机。比方说,生活在法国的伊斯兰民众和犹太基督教民众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地尖锐化明朗化。

“还有一个非常忌讳的话题,就是犹太人问题。现在西方社会潜在的一股反犹的动向越来越明显,法国极右翼势力正在急剧上升,从2017年到2022年两度进入了法国总统大选的第二轮,已经成为法国主要的反对派政治势力。这就令人非常担忧,历史会不会重蹈100年前的那一幕?”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简军波也指出,民粹主义导致欧洲社会分裂的加剧。从英国来看,“脱欧”与“反脱欧”派都较为极端;意大利的极右翼、法国的极左和极右翼、德国民粹政党等等冉冉上升。民粹主义导致这些国家内部不同族群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越来越大。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没有权威的政党或政治人物来掌控眼下这个局面。比如在德国,过去默克尔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和权威可以团结整个社会,而如今欧盟内缺少这样的灵魂人物,没有能力强大的政治人物带领国家弥合内部分歧,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很多国家内部也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应对危机。传统政党在应对目前的僵局时,缺乏新颖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左翼政党,其惯常选民正在慢慢向外流失,向右翼政党靠拢。”

从欧盟整体来看,整个欧盟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去面对如今的各种问题。首先是欧盟层面的团结理念与欧洲的价值观念存在冲突。“一个国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唯有欧洲各国联合起来才能解决包括能源危机在内的种种地区性危机。但是团结的前提是要满足所有成员国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会忽略欧洲价值观念的地位。比如,有个别东欧国家不尊重欧洲法律的判决或不尊重新闻自由等等,若要坚持欧洲价值,这些东欧国家就应为此受到指责甚至惩罚,但这会导致这些国家进一步反抗欧盟的指令,导致团结受损。但为了团结而无视成员国对欧洲价值的背离,又会损害欧洲价值的地位。”

简军波进一步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遭受严峻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应对。各种共同政策和区域一体化政策都需要加以深刻调整,比如安全政策、财政政策、欧元区和申根区的改革等等。但这些问题要推进又非常困难,欧盟内部的一体化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僵局。

欧洲走向何方?

欧洲本来是独立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但在俄乌冲突之下,现在欧洲必须依靠美国保证安全,欧洲的独立性受到了伤害。在如今的地缘竞争当中,欧洲的独立性越来越弱。不管是安全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欧洲都跟美国绑到了一起。这就涉及欧洲如何调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这种调整是福还是祸,需假以时日进行观察。

与美国走得越来越近,独立性越来越弱,究竟是好还是坏?在俄乌问题上一直加剧冲突,推波助澜,与俄罗斯的嫌隙越来越大,在俄乌战争结束之后,对于欧洲是福还是祸?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僵,合作在减少,对抗在增加。“整体而言,内部一体化危机与外部坚持所谓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都很难推进,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欧洲所面临的对内和对外两大挑战。”

简军波认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实际陷入了地缘政治的漩涡之中。如果欧洲一直对该冲突推波助澜,将会使自己变成地缘竞争的牺牲品。到最后,欧洲只会成为美国与俄罗斯对抗的舞台。

欧洲想要走出困境,第一个就是要寻求真正的独立,摆脱美国的束缚。不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内部对于独立的意见不一。就其最佳选择而言,它应该还是要坚持寻求欧洲战略自主,但不过分强调地缘政治斗争和追求地缘政治利益。只有降低地缘政治欲望,才能获得与俄罗斯缓解关系,不过分依赖美国的机会。

因此,眼下的燃眉之急,是要理性去思考并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找到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渠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俄罗斯与欧洲人都广泛接受的安全框架,这是欧洲实现今后和平发展的前提。

简军波坦言,欧洲最后还是应回到自由主义的道路中来。如今很少听到欧洲人提起“多边主义”“全球化”等词汇,但我们还是希望欧洲不要过分强调保护主义,不要搞自己的小圈子,而应高举自由主义、开放贸易的旗帜,促进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平等交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致力于全球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为欧洲的独立自主、地区和平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