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能源危机与“历史级通胀”双重夹击欧洲
第56版:欧洲告急? 2022-08-08

能源危机与“历史级通胀”双重夹击欧洲

王仲昀

上图:2022年7月30日,英国伦敦多地铁路员工罢工。由于火车司机罢工,英国各地的火车服务普遍中断,此次共有来自七家铁路运营商的铁路员工因工资纠纷而罢工。

右图: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视频截图。欧洲官员建议民众减少洗澡次数,缩短开灯时间等。在欧洲网络和媒体上流传着这幅图,一个右手拿着乌克兰国旗的小男孩正站在喷头下淋浴,图上标出洗澡时要洗的4个部位。

左图:法国通胀太厉害,奶粉尿片大涨价。 摄影/洪淑倩

下图:2022年7月29日,乌克兰敖德萨,乌克兰的粮食运输船已在敖德萨港装载,准备启航。

除了英国,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欧洲老百姓都不得不面临能源危机与“历史级通胀”的夹击。刚刚挨过7月高温日的人们,又该如何度过下半年早晚会到来的寒冬?

记者|王仲昀

2022年7月最后一个周末,喜爱足球的英国人,彼此的悲欢并不相同。

当地时间7月31日晚,英格兰女足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夺得欧洲杯冠军,令全英上下的球迷为之疯狂,放声大笑。而就在一天前,从伦敦通往南边的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严重堵车。或许是堵车时的等待过于无聊,四位年轻人搬出自己的桌上足球,放在高速公路边玩起来,一边玩一边无奈地笑。他们的态度仿佛在说:无论发生什么,足球都不能少。

30日下午伦敦周边高速公路上的大范围堵车,并非偶发事件,而事出有因。当天,全英国将近四分之一的火车司机举行了大罢工。路透社援引英国铁路基础设施运营商的表述,称这次罢工对英国当天的交通造成“严重破坏”。原本靠铁路出行的老百姓,只能选择开车,于是有了上述一幕。

这一幕不过是今年以来英国民生问题的小小缩影。除了英国,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欧洲老百姓都不得不面临能源危机与“历史级通胀”的夹击。刚刚挨过7月高温日的人们,又该如何度过下半年早晚会到来的寒冬?

通胀持续,能源紧张

时间进入2022年后,法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谓“一路狂飙”。

3月中旬,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发布的数据显示:法国2022年2月的年化通胀率达到3.6%,仅在一个月内就上升了0.8%。然而,这一数据接下来继续上涨,在5月时已经达到5.2%,这是自1985年9月以来,法国该数据首次超过5%的门槛。

等到5月底,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接受《费加罗报》(Le Figaro)采访时表示,“当前处于通货膨胀最艰难的阶段,通胀率将在未来几个月保持高位”。勒梅尔一语成谶。截至《新民周刊》发稿,Insee最新数据显示:年化通胀率在7月已经涨到了7.1%。这是自1985年7月以来,法国最高通胀水平。

通胀率并非冰冷的数字,体现在民众身上,是对于其日常生活真切的影响。

据《巴黎人报》(le parisien)报道,鉴于当前通胀持续,法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民众购买力的政策,但鲜少有人感到满意。大部分法国人不得不改变消费习惯以适应如今的物价。住在巴黎15区的阿西娅(Assiya)说:“我切身感受到季节性产品的价格差异,因为我最喜欢的夏季蔬菜的价格,今年上涨了一倍,从1欧变成2欧。”

对于这一点,住在塞纳河畔伊夫里区的中国留学生洪淑倩深以为然。“常见的蔬菜几乎都涨价了。随便举个例子,几个月前超市里的黄瓜还是0.7欧(折合人民币5元)一根,现在已经1.3欧了。”洪淑倩告诉《新民周刊》。

通胀引发的生活用品涨价,在法国是全方位的。衣食住行,以及药品也未能幸免。法马逊(Pharmazon)是一家法国药品批发商,他们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准医药产品和药品,然后再转卖给药店。

法马逊的创始人奥黛丽·勒科克(Audrey Lecoq)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与我们合作的320家实验室中,有80%重新涨了价,涨幅大约是7%—15%。”而且,这些涨价没有表明确切的原因,她感到“很遗憾”,这意味着公司的价目清单也必须调整。

在法国东北部的南锡(Nancy),一家药店的药剂师奥利维尔·雅克(Olivier Jacquot)证实说:“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停止了治疗,因为他们看不起病。每天都有一些病人来买药,结果问问价格就离开了,这些产品已经变得太昂贵了。”

和法国隔海相望的英国,通胀也在持续,并同样影响着普通民众的生活。

发生在7月30日的英国铁路员工大罢工,已是他们这个月第三次大规模罢工。当天,英国34家火车运营商中的7家,几乎所有服务都因罢工而取消。从伦敦来往英格兰各地的火车,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往前三天,27日那次罢工规模更庞大。英国全国铁路、海运和运输工人工会,在这一天按原计划举行了罢工,4万多名铁路职工和14家火车运营公司参与,导致全英国只有20%的火车运营,一些地区当天甚至没有火车。

在7月16日首次大罢工时,英国火车司机工会(ASLEF)的现任组织者之一奈杰尔·罗巴克(Nigel Roebuck)告诉《每日邮报》,公司已经三年没涨过工资。“现在通货膨胀飙升,CPI(注:消费价格指数)超过10%,是时候做点正确的事情了。我们不会轻易采取罢工行动,但工会决心捍卫成员的生活水平。”

一方面,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欧洲民众当前已经感受到能源紧张对于生活产生的种种压力。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3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宣布启动天然气紧缺应急方案的第二阶段——警报阶段。该应急方案于今年3月推出,分为预警、警报和紧急三个阶段。在警报阶段,天然气将优先用于储备而不是发电。

哈贝克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节约能源,他现在已经大大缩短洗澡的时间。这不是哈贝克的个例。7月以来,很多德国电视台开始播放宣传片,倡导民众洗热水澡尽量不要超过五分钟。有些地方政府的公立游泳馆,由于没有天然气来加热泳池里的水,也只能被迫关门谢客。

在法国,民众对于能源紧张也有了直观的体会。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4日,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斯-帕尼耶·鲁纳彻(Agnès Pannier-Runacher)通过《星期天报》宣布,将采取措施迫使商店减少能源消耗。

鲁纳彻进一步介绍说,政府将公布两项法令:首先,凌晨1时至6时,所有规格的灯箱广告牌都必须关闭照明,只有机场和火车站除外;此外,商店在使用空调或取暖设备时,禁止敞开店门营业。她解释说,这些做法浪费能源,会增加20%的能源消耗。

就在今年7月中下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普遍经历了一轮历史级的高温。空调原本在法国就是稀缺物,很多商家在高温期间敞开大门,以此吸引消费者。然而巴黎及外省多个城市在当时实施了“开空调不敞门”的市政法规。换句话说,如果开着空调还店门大敞将被罚款,最高罚款可达750欧元(约合5175元人民币)。

高温没有持续多久,但寒冬在欧洲似乎无法避免。此前哈贝克的“警告”,预示着如果不发生改变,下半年欧洲民众的生活将受到愈发明显的影响。他说,德国现在面临的天然气危机,比1973年石油危机时“更为严重”。如果天然气继续短缺,德国将有一个“严冬”。

危机背后的原因:俄乌冲突占主导

在法国,通货膨胀造成生活物资价格在过去几个月持续上涨。其中,奶粉等婴幼儿用品的涨幅最为明显。

上述《巴黎人报》报道显示,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每月的牛奶预算增加了100欧元。一款名叫Novalac的婴儿配方奶粉,在2020年1月价格是20.9欧元,到2022年7月已涨到27.82欧元,涨幅33.1%。

据经销该品牌的NHS Meharini实验室称:涨价的理由主要是俄乌冲突。洪淑倩也告诉《新民周刊》,蔬菜的价格上涨有一个明显的节点——2022年2月底,正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

如今这场冲突已持续近半年,其对于欧洲国家造成的影响,比想象中要更为深远。

就在德国当地时间7月27日,哈贝克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旅游胜地吕根岛七位市长的联名信。根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报道,七位市长在信中“强烈谴责”当前的俄乌冲突,但敦促德国政府考虑其采取的政策可能在对德国民众和经济造成损害。为此,他们敦促联邦政府允许通过“北溪-2”管道进口天然气。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传输,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近10年来,俄罗斯不断扩大了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和天然气产量,并将核能产量增加了一倍,以出口其更多石油和天然气。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逐步关闭了核电站和天然气田。二者的共同结果是:俄乌冲突开始前,欧洲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越来越高。2021年初,欧盟消费的天然气中45%左右来自俄罗斯。

这也解释了为何此前“北溪1号”出现涡轮机风波后,德国总理朔尔茨不止一次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提及此事。从2011年起,全长1230公里的“北溪1号”管道开始为德国输气。

作为世界最长的海底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1号”管道需要大型涡轮机将巨量的天然气输送进铺设于波罗的海海底的管线。这一涡轮机由德国西门子的加拿大子公司制造,2021年冬天被俄罗斯送往加拿大进行维保。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涡轮机就成了“可能为俄国政府获取资金的设备”,被加拿大用以制裁俄罗斯,拒绝送还。

6月中旬,俄罗斯方面也以此为由,将“北溪1号”管道的天然气输送量降至平时的40%,并表示从7月11日开始,先彻底断供十天,能否恢复还要“视情况而定”。如此一来,德国倍感压力。在6月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晤时,就要求加方归还涡轮机。峰会结束后不久,朔尔茨再次打电话给特鲁多,商议此事。

最终,加拿大政府在7月9日宣布返还这些涡轮机。虽然随着涡轮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俄罗斯方面如期恢复了“北溪1号”的供气,不过目前依然只是按照产量的40%输送。

除了能源方面,俄乌冲突也直接影响着欧洲民众的“饭碗”。俄罗斯与乌克兰,本就是欧洲两大粮仓,分别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粮食出口国。如今,这场冲突导致欧盟从交战两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价格飙升,例如化肥、动物饲料和葵花籽油。

据洪淑倩回忆,自从今年3月以来,想要在法国超市里买一瓶食用油变得越来越难。食用油自身价格不断上涨,政府更是要求商家对此进行限购。在超市的食用油价格标签下方,常常能看到一句提示:每人限购1瓶。

进一步来看,当下的能源危机,直接关系到欧洲各国正在发生的通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对此指出,欧洲经济的持续繁荣是建立在廉价和易获得的能源基础上的,一旦廉价能源时代过去,经济也将受阻。

如何度过寒冬?

虽然“北溪1号”的涡轮机风波在2022年夏天得到解决,但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这使得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能源焦虑和恐慌。法国财长勒梅尔此前就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

勒梅尔提到的“准备”,主要体现在欧洲国家目前正在尝试的能源转型上。从今年7月开始,欧洲多国近期纷纷推出重启煤电项目等措施,以应对一时能源之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丹麦等多个曾大力呼吁放弃煤炭、倡导环保的欧洲国家,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支持煤电项目。

以德国为例,按照德国政府此前的计划,该国将到2030年逐步淘汰煤电。因此在德国政府宣布增加煤炭使用量,提高燃煤电厂发电量之后,已经有舆论指出:这种能源转型简直是“倒退”,将推迟欧盟向可持续能源过渡的进程。

有意思的是,《新民周刊》注意到,就在2022年7月初,欧盟委员会此前一项决议经过欧盟议员投票后通过。这项决议提出:天然气和核能,将在未来被视为“绿色”或“可持续再生”能源。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议员巴斯·埃克豪特(Bas Eickhout)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他“从未见过委员会犯下这样的战略错误”,并称该决议与欧盟呼吁世界其他国家迅速实现经济脱碳的矛盾,是一种双标。

可以看出,在能源危机面前,一方面欧洲国家想要以多种方式应对,甚至启用之前已经宣布放弃的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仍然在表面上希望能够坚持自身能源转型的方向,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拧巴”的局面。或许,可以预见的寒冬所带来的紧迫感,要比未来的环保口号更牵动当下的欧洲民众。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