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传奇藏家张宗宪和掐丝珐琅的故事
第36版: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2024-05-20

传奇藏家张宗宪和掐丝珐琅的故事

王悦阳

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一对)。

这批珐琅器数量众多,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最能展示皇家珐琅器的制作水平。

记者|王悦阳

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制作工艺的高峰,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又名“景泰蓝”,以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著名。

2023年,国际知名的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32套共计46件铜胎掐丝珐琅器。近期,先生又再次捐赠8组9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上海博物馆。这批珐琅器数量众多,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最能展示皇家珐琅器的制作水平;年代跨度广,制作年代从明代至晚清民国,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器形丰富多样,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种器类,是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览的珐琅器佳作。2024年4月25日起,上海博物馆将在人民广场馆四楼展厅举办专题特别展览“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以感谢张宗宪先生两度慷慨捐赠,弘扬先生私藏公用的义举以及满腔炽热的故土情怀。

器物之美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以“物”为中心,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段来呈现器物之美。展厅的整体空间以轴对称形式排列,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类型划分为四个展区,其中,第四展区参考古代宫殿的布局方式特别增加了裸展区域,将重点大型器物进行集中展示。展厅根据珐琅彩的“红”“蓝”色彩搭配金属材质特征,提炼掐丝珐琅器的花纹进行图形设计与重组,组成不同造型的金属门洞,在柔和明亮灯光的烘托下增加空间的变化与质感,形成金琅华灿的视觉系统,兼顾舒适度与美观性。

明代掐丝珐琅觚为仿青铜器造型,通体施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颈部饰四片蕉叶纹,内填黑紫色珐琅釉,掐丝茶花、荷花、牡丹和栀子花,开光外饰勾莲纹,腹部和足部掐丝牡丹、菊花、茶花、栀子花,足底中心錾刻十字杵纹。据介绍,觚是二里头时期至商周时期流行的盛酒器,多为青铜器。在宋代复古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少觚的仿制品,以铜器和瓷器居多。明清时期,宫廷出现了掐丝珐琅觚。

清代掐丝珐琅兽面纹四足炉呈方形,同为仿青铜器造型,铜胎镀金,大多填蓝色珐琅釉为地,由盖和炉身二部分组成,其盖隆起,宽面梯形开光饰镂雕云龙纹,窄面梯形开光内饰镂雕云凤纹,其余部分掐丝缠枝菊花和栀子花,盖顶饰镂空云龙纹钮,炉身上接双立耳,掐丝珐琅缠枝菊花纹,口沿填宝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螭龙纹和花卉纹,炉身宽面中央和四角出戟,宽面和窄面均掐丝兽面纹,炉底饰双狮戏球纹,炉身下承四夔形扁足,掐丝龙纹。据考证,扁足方鼎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的青铜盛食器。鉴藏史上最著名的扁足方鼎系宋代《宣和博古图》收录的“文王鼎”,后世仿品甚多。

另有清代掐丝珐琅蝴蝶屏风为一对,此插屏是摆设于几案之上,用于隔断和赏玩的文房用具,除屏心外大多掐丝浅蓝地勾莲纹,绦环板中部做铜镀金镂空勾莲纹,四面屏心填浅蓝色珐琅釉,掐丝几何锦地花鸟小品,底部均以蓝绿渐变湖石为基,分别是:海棠蛱蝶图、荷塘山雀图、白兰戏蝶图、牡丹蝴蝶图,色彩丰富多变,营造出典丽娴雅的氛围。

传奇藏家

现年95岁高龄的张宗宪先生,其英文名为“罗伯特·张”,江湖人称“罗伯张”,是当今收藏界举足轻重的大家,他收藏丰富、涉猎广泛,专攻书画、瓷器、铜胎珐琅器等,极具规模。作为收藏界的一代传奇与永远的“NO.1”,几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古玩珍宝,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对北京、上海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

张宗宪祖籍苏州,出生于上海。上世纪50年代,随着大量文物流入香港,正在香港做服装生意的张宗宪适时捡起祖辈的产业,从古董行里挖到了第一桶金。说到自己的起步,张宗宪说,“我是凭灵感,凭智慧,凭记忆力”。他的家人也说,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投入。自创办“永元行”以来,先生以其传奇经历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

1967年,台湾经济开始起飞,张宗宪绕开香港日益激烈的竞争,到了台湾,结识了一批企业界人士,此后,他为这些台湾客人掌眼跑腿,为台湾成为民间收藏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重镇出了大力。1968年,他参加了伦敦的一场拍卖会,成为了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他穿梭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与香港之间,90年代以后又开始了上海、北京等内地城市之旅,许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因此他自称“云海阁主”。

对于文物,特别是书画、瓷器与杂项的高超鉴定能力,使他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赖与尊重。他不无自豪地说:“这许多年里,最好的、最贵的中国古董大多是我从全世界买回来的。”说起自己的生意经,张宗宪坦言:“首先要看得懂,然后要买得起,买得起还要卖得掉,卖不掉还要摆得起。”其中有对商机的捕捉、运用与推导,更有对大局与事业的自信,是商业智慧与文化自觉的对接与展开。因此,他一生总在求索之中,永不停步。他常说:“我是多听、多问、多买”。多听,就是广泛收集信息;多问,就是四方求教学习;多买,就是多实践、不怕“交学费”。

值得一提的是,耄耋之年的张宗宪一直倡导分享和回馈的理念。“我不喜欢忘本的人。”他曾说过,“有钱了也不能忘记没钱的日子。”近年来,他向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捐赠了不少藏品。“我这辈子到现在什么都见过了。”张宗宪说,“但直到最后一天到来前,我还是要工作,要收藏,因为我是罗伯特·张,永远的NO.1!”

本周博物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