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鹊华秋色的“赵孟頫滤镜”
第77版:专栏/假装专家 2024-10-28

鹊华秋色的“赵孟頫滤镜”

沈彬

沈彬

专栏作家

Columnist

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我总以为风景有两种:眼前的风景和文化里的风景。

孩子说起,美术课上鉴赏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我忍不住“掉书袋”问:你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吗?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著名画作,描绘济南北郊的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幅右侧的华不注山碧峰耸立,险峻奇突,左侧的鹊山平坦圆滑,一刚一柔,遥遥相对,中间点缀着平川洲渚,红树芦荻,真是一派水乡山色、渔樵气象,让人心驰神往。

华不注山是很有历史典故的。《左传》里记载齐晋鞌之战,齐顷公战前严重轻敌,留下了那句著名的“灭此朝食”,想不到开战之后被晋军追着跑,驾车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最后他的车夫逄丑父冒充齐顷公当了晋国的俘虏,才保了性命。

两辆战车绕山追逐,很有“猫和老鼠”的画面感。

是什么样的山可以让人绕着圈儿跑?我只能脑补上海长风公园铁臂山孤立、银锄湖回绕的样子。唐代,华不注山是著名景点,李白当年还为此山写下了“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有了这些文史的知识加持,我总以为鹊、华两山现今应该还是济南的重点风景名胜。到济南,向当地朋友打听,几乎统一的回复是:“还有这个景点?”“好像听说过,但没去过。”

原来,华不注山对于济南人来说,还真是“新景点”,近几年刚刚恢复水域旧观,新规制的一泓湖水围绕青山,碧峰耸立于浩淼水面之中——华不注的本义就是花骨朵。客观地说,山形虽不像赵孟頫的“照片”高挑秀丽、婀娜有致,却青螺矗立云表,是“云雾润蒸华不注”的水中巨观。

乾隆皇帝带着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原迹,到济南打卡,突然发现实景和原画中的两山位置有误:鹊山在华不注西边,而不是东边。这点新发现招引得盖章狂魔乾隆在原画上前前后后做了9次题跋。乾隆如果现在再来看的话,两座山的“位置”就更不对了:1855年黄河第六次大改道之后,黄河横穿济南城北,鹊、华两山被生生隔在黄河两岸。

至于鹊山,其实就在京沪铁路的百年铁桥边,之前多次乘火车,理论上应该瞥到过那座并不算出色的小山。

所以,鹊、华两山骈立,一跻一蹲,曲水回萦、葭苇疏影的样貌,只能存在于《鹊华秋色图》里,赵孟頫为两山留下了绝版“滤镜”,供我们追想、打卡。

相对于济南当下最著名的景点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曾经的济南第一名胜——华不注山显得有些落寞。但我总以为风景有两种:眼前的风景和文化里的风景。后者的吸引力、生命力、传播力可能更强大。哪怕山形改了,水泊干了,殿堂廊宇毁了,碑额题刻被铲,只要那些文字、典故、诗句、画作还在,那份优美和感动就在历史当中不绝如缕。

其实,赵孟頫之所以要画《鹊华秋色图》,就是为了向生活在南方的好友周密介绍济南的美景。周的家族原居济南,在靖康之际南渡,待南宋灭亡了,周密仍然对百年前的“家乡”风景念兹在兹,甚至周密晚年的号就是“华不注山人”,可见这座山的魅力,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故乡风景。

如果抽离了齐顷公、李白、赵孟頫、乾隆等历史IP加持,华不注山更像是一座新建的都市郊野公园,白石桥栏簇新、水岸条石整洁,连山下的华阳宫也新上了油彩,但是,剥开簇新的涂装却是历史的脉动。这座山当得起文脉悠长,也配得上“赵孟頫滤镜”,我们凭吊、追怀这座山,也是将自己融入中国的历史文化中。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