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摩洛哥职场丽人:一段属于上海的芳华
第58版:社会 2024-12-23

摩洛哥职场丽人:一段属于上海的芳华

湘君

上图:Wafaa在上海的工作是与国外沟通,负责销售,带领一支全部中国人的团队。

上图:Wafaa在上海13年,在公司连升三级。

下图:一位复旦老师根据发音给Wafaa取了个形神兼备的中文名字——花芳。

经过几轮摸爬滚打,Wafaa精准地发现了上海职场密码——快。

撰稿|湘君

苏州河畔,一修长窈窕女子娉婷而来,在众人注目中走进一栋由仓库改造的艺术空间。她一头褐色长直发,身穿咖色针织上衣,同色系紧身过膝皮裙,高跟鞋“笃,笃,笃”轻轻敲打着水泥台阶,熟门熟路地走上天台咖啡馆,点一杯泛着清香的“上海之夏”,沐着苏州河上的微风,打开一本《Fotografiska》(瑞典语:摄影的语言),享受一段属于上海的惬意时光。

她叫Wafaa,来自北非的摩洛哥。

家人

艺术空间的二楼正在举办“非凡现实主义”摄影展,由各国艺术家创作的上海——非洲风土人情掠影。“在上海这么多年里我只碰到过两个摩洛哥人。”也许因为机会难得,Wafaa很热心地向每一个有兴趣的人推荐含有家乡风情的展览。

视听室里正在播放一部影像,被称为“整个非洲最繁忙广场”的马拉喀什德吉马艾芬娜广场上,各种古老神秘的行业次第呈现:杂技、滑稽戏、耍蛇、吞火、算命占卜、手绘文身……侧退优雅地斜靠在沙发上,Wafaa伸出胳膊比比画画、如数家珍:“手绘是我们的传统。使用的颜料由天然植物提炼研磨制成,干燥后会留下棕红色的图纹,不仅颜色艳丽还有护肤功能。婚礼时新娘都喜欢在身体上作画,既是向爱神传递讯息的‘信号’,也是对婚姻祝福的吉祥物。我每次回摩洛哥的时候也必定去画一个。”鉴于中国护照免签证,她强烈建议同事朋友有机会去摩洛哥一游。

她“特别喜欢”一组八九十年代的上海老照片。图中狭小的房间布置得简单清爽,挂在墙上的婚纱照亦似曾相识,主人夫妇恬淡幸福的表情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很像我们在家乡的90年代生活,也是特别简单自在。”

Wafaa来自摩洛哥历史名城卡萨布兰卡。17岁的时候Wafaa远赴法国留学,毕业后跨越半个地球飞抵东方城市上海。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国外,她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密切。临行前父亲特别关照:“什么都可以讲,咱们一起作决定。”Wafaa至今保持着每天跟父母通话的习惯。也曾动过置业的心思,只是看了一大圈,她发现“还是摩洛哥买房更划算”。

“其实上海有很多方面跟摩洛哥非常相似,家庭观念、责任感、努力工作的态度,甚至结婚生娃送红包的规矩,连彩礼的习俗都一模一样。”说到此处,Wafaa眉毛一挑,咯咯笑出声来。

贵人

在巴黎的大学读完“供应”及“商业”双专业之后,Wafaa来到上海,打算用一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于是报名上海大学的中文课程。校方安排的内容相当丰富。Wafaa随团参观了北京故宫、河南少林寺等地,心说:“这8个月哪儿够啊!”当即决定留下,慢慢了解博大的中国文化。“没想到13年后我还在上海。”Wafaa调皮地吐吐舌头。

她特地找了一家本地企业,百分之百本地人的贸易公司。“让我没办法给自己安全感,环境迫使我必须要努力学习。”她的工作是与国外沟通,负责销售,带领一支全部中国人的团队。

第一次打开满是中文的财务表格Wafaa顿时两眼一黑。连专业术语都不认识,更何谈陌生的规章制度。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公司老板是个上海人,性格爽快,决策果断,不仅给予她极大的信任还愿意付出时间耐心帮助她学习提升。Wafaa自己也很卖力,不但学会了法律、财务知识,还摸清了管理、流程的门道,也渐渐了解到本地文化,懂得怎样与人沟通,他们一起把最初6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20多人的中型团队。

“这两年时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说起这一阶段经历Wafaa心怀感恩:“他是我的老师,把我从一个expert(专家的)外国人变成一个flexible(变通的)外国人。”

这两年她亲眼见证了同事们态度的转变。刚来时,一到饭点她与同事就两厢为难,想邀请她一起吧,又担心外国人不习惯中国饮食、不喜欢轧闹猛(凑热闹)的聚会方式。日子就在互相对望和揣测里一天天过去,她明显地感到大家态度变了:除了偶尔会忘记她穆斯林身份,“其他不管哪里,什么蟹粉小笼包啦、变态麻辣烫啦、臭臭的螺蛳粉啦,根本不问,直接拉上我就走”。讲话也不再小心翼翼,而是吧啦吧啦想啥说啥,无论是同事婚礼的“红色炸弹”,还是茶水间的八卦,一样也不落下她。Wafaa对此十分受用:“我知道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如果在这里说英文,沟通里有‘第三方’存在,说明沟通得不是最顺畅,彼此表达的不是一种文化。”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如今已将中文运用自如的她一再强调:“学中文帮你打开一扇门,让你会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是什么感觉。”

忙人

2018年,经猎头公司推荐,一家数码打印行业的国际大公司向Wafaa发出了邀请。“我很好奇,也是时候从一家小公司来到更大的空间,挑战自己能否管理更大的团队,满足更大的需求。”

从一个区域经理、带领三四个人的销售小组,到管理手下4个区域经理和几十个销售员的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监,Wafaa连升三级。不过两年工夫,团队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发现上海跟世界其他城市不一样。”经过几轮摸爬滚打,Wafaa精准地发现了上海职场密码——快。

比如;客户提出新方案,研发团队应对新问题,反应快;管理层作决策,判断快;服务也快,申请工作证、看病、购物……整个社会像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它提供了不同的动力,可以无限地获得机会”。

Wafaa时常感慨:“如果在西方,工作十几年也不可能坐到我现在的位子。通常要熬到40岁以上,谁也无法打破论资排位的魔咒。”在上海可就不同了,一个普通的80后都可以做到C层。不管20多岁还是30多岁,只要有能力,就被委以重任。“虽然是英国公司,可我们的国内团队大部分是中国人,并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将我们的全球意识和本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去实现目标。能做到唯才是举,这点我非常佩服。”

以加速度冲刺职业顶峰的同时,她也发现了另一个上海特色。Wafaa参加过很多种形式的聚会,当一个陌生人走过来,总会第一时间掏出名片,介绍自己的职业身份。“用工作来表达他自己,说明工作在他的生活中占的地位非常重要。看来大部分上海人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啊。”她一边感叹,一边又笑起来:“我现在也变成这样啦。”

聪明人

Wafaa认为,一个好的经理人必须花大量时间去了解每个员工的个性,无论他们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他们是喜欢独立工作还是依赖团队的帮助;家庭情况如何,是否有贷款的经济压力,或者孩子的教育需要牵扯精力。

“人们通常认为,做销售必须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具有亲和力,但是一个被界定不擅长销售的内向人士,只要给他合适的客户和行业,帮他一起找到适合他的表达方式,他一样做得很好。每一个人都是销售,这是我的责任。”

“许多人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加班到很晚。这并不总是意味着艰苦的工作,有时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过程问题。”

东方职场奉行996文化,压力在所难免,平衡的关键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不是所有的人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管你做什么工作,要选择一个幸福的点去喜欢。”

上个月,Wafaa去呼和浩特出差。晚上六点工作尚未结束,当地同事提出一起吃个便餐顺便继续讨论。一个特色“冰火锅”抓住了她的眼球,裹着新鲜蔬菜的冰块被投入铸铁锅,中和了羊肉的柴和膻;香喷喷的羊尾油,创造了水乳交融的奇迹;经过冰火淬炼冷热洗礼的羊肉,蘸上韭花蒜蓉辣酱,鲜美得难以形容。吃着火锅喝着奶茶,分享彼此的旅游见闻,Wafaa早已忘了在加班。“即便是在工作的时候也带着一颗生活的心。”早八点离开酒店晚十点才回到房间,该处理的事全都顺利处理好了,一整天的辛苦工作变成了愉快的生活体验。

摩洛哥人爱骑马,视马为伙伴,Wafaa深受此传统影响。“我只要一年骑马一周,就能支持三百六十天的努力工作。”她在网上搜到赤峰附近的骑马营地,跟随向导走进乌兰布托草原深处的无人区,过了一把信马由缰、策马奔驰的瘾。当地没有信号,无人陪伴,她并不感到害怕:“在中国不管去哪里,即便无人区也不担心我的安全。这个国家已经突破了安全感的需求。”近期去美国出差,她买了一杯咖啡就随手把手机拎包扔在一边。直到热心人上来提醒“小心被偷”她才意识到:“我在国内养成了‘坏习惯’。”

美人

Wafaa第一次参加大型商业会议时,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外国人,桌子对面的人悄悄看一眼自己又赶紧把目光挪开,显得比自己还要紧张。在一阵窃窃私语中她自告奋勇:“我们可以说中文。”大家顿时放松下来,七嘴八舌地表示:“哎呀,能说中文太好了,你太好看了。”Wafaa一惊,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在国外开会的正式场合,觉得女性漂亮通常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不礼貌。而且,我更希望人们看到我的能力,和我独特的思路。”

后来,随着她“越来越像中国人”,渐渐理解到“他们并没有夸张和伤害的意思。人们喜欢看漂亮的外表,觉得‘养眼’,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有好处,至少会让大家轻松点,找个打开僵局接近彼此的话题,对工作很有帮助”。

美人Wafaa在职场中混得风生水起:“在上海女性可以达到很高的职位,现代上海更在乎公平的匹配,淡化性别意识。我特别希望有一天,不要特别强调男生女生的区别,男女各有所长,重要的是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发挥到合适的岗位上。”

Wafaa在一次文化交流会上遇到一位复旦大学的老师,根据发音给她取了个形神兼备的中文名字——花芳。因为常常被人问起含义,她特地去看了那部电影《芳华》,这才明白“既有花的形状和香味,又代表锦绣年华”的美好含义。

“摩洛哥17年,上海13年,它们占据我人生几乎一样的时间。我在上海长大,它提升了我的能力,把我变成一个flexible的人,形成了自己融会贯通东西方的想法。这是一段属于上海的芳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