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武大图书馆事件”后,特应性皮炎再引关注
第73版:健康 2025-08-25

“武大图书馆事件”后,特应性皮炎再引关注

黄祺/王仲昀

上图:8月13日,“战痒V聚场·难言之痒,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什么病”科普讲座在上海举行,聚焦皮肤科“头号疾病”。

右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顾超颖介绍,在所有湿疹患者中,大 约 有40%—50%的患者是特应性皮炎。

右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李欣医生说,特应性皮炎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

上图:辉瑞中国炎症与免疫事业部总经理刘菁女士介绍,辉瑞是全球首个研发炎症免疫性疾病JAK通路的生物制药公司。

91%患者每天都有瘙痒症状,瘙痒持续时间平均为10.7年。

记者|黄祺 王仲昀

备受关注的“武大图书馆事件”前不久公布了法院的审理结果:7月25日,相关案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肖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杨某的全部指控。

案件中,被告肖某的母亲公开了他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就诊记录,据肖某母亲解释,肖某在图书馆所做的动作,其实是因为患病引发剧烈瘙痒而抓挠。肖某的病情,成为本案判定的重要依据。

审理结果公布后,公众开始关注到特应性皮炎这种皮肤疾病。很多网友好奇:什么是特应性皮炎?这种疾病为什么会让人忍不住当众抓挠?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每天面临的痛苦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

8月13日,医学专家在“战痒V聚场·难言之痒,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什么病”科普讲座中介绍,我国有超过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有约三分之一为中重度患者,而这些中重度患者往往有严重的瘙痒症状,让他们难以抑制地频繁抓挠皮肤。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还会因为严重瘙痒以及抓挠形成的皮损,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交,“武大图书馆”事件可能就是疾病引发的比较极端的后果。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大量患者因为没有接受规范治疗而常年生活在皮肤瘙痒的困扰中。医学专家介绍,随着更多创新药的问世,特应性皮炎各种症状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倡导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难言之痒,无人理解

湿疹?知道。特应性皮炎?没听到过。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病中的“头号疾病”,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它的危害。对特应性皮炎的陌生,也是“武大图书馆”事件重要的背景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顾超颖介绍,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特应性皮炎是湿疹中特殊的一类,在所有湿疹患者中,大约有40%—50%的患者是特应性皮炎。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应性皮炎目前已经对全球2.3亿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居于全球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的首位。

在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约为13%,成人为4.6%。在成年患者中,大约1/3为中重度患者。疾病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皮肤剧烈持续性瘙痒,严重者甚至导致失眠。

曾经,大量的特应性皮炎被当成了普通的湿疹,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医学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病理机制也越来越清晰。

顾超颖医生介绍,本质上特应性皮炎是人体免疫失衡的结果之一,就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一样,免疫系统的失衡反映在皮肤上,就是特应性皮炎。同时,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李欣医生,结束一个上午的门诊工作后来到科普活动现场,在他一个上午的全部皮肤病患者中,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就占到了大约一半。正值暑假,有不少儿童青少年患者到医院就诊。

李欣表示,特应性皮炎和普通湿疹的症状的确比较像,因此过去不少患者被当做湿疹,并没有接受精准治疗。“随着医学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加深,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特应性皮炎的精准诊治。”

瘙痒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最大的烦恼,91%患者每天都有瘙痒症状,瘙痒持续时间平均为10.7年。

因为皮炎、瘙痒,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比较差。李欣教授介绍,约3/4特应性皮炎患者会被其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如果儿童患者长期患病,生长发育受阻,会比同龄人瘦小。随着患者长大,可能变得肥胖,还容易合并出现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特应性皮炎患者不仅有瘙痒、皮损等临床表现,还有很多隐匿的表现和影响,“冰山下的威胁不可不防”,如睡眠不足、工作学习效率低下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患者可能出现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焦虑、自卑等等。

“治不好”是一种误解

许多特应性皮炎患者困扰于病情的反反复复,觉得这个病像“牛皮糖”一样甩不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会感受到疾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顾超颖教授的年轻病人文浩,原本是一名游戏测试员,从小有各种全身过敏症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皮肤上的反映:发皮疹、瘙痒,抓挠后留下疤痕难以愈合。文浩描述说,皮肤痒起来会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睡梦中也在抓挠,第二天起床看到床单上也有皮肤抓破后留下的血印。

更让文浩苦恼的是瘙痒带来的社交困扰。“和同事或者朋友在一起时,我控制不住这里抓那里抓,大家看我眼神都很奇怪,我也越来越不愿意出门见人。”因为瘙痒严重,文浩无奈只能辞职在家休养。

顾超颖介绍,门诊中文浩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过去没有太好的治疗方式,以及有的患者没有坚持治疗,所以不少患者至今仍深处疾病困扰中。她介绍,文浩近两年经过规范治疗,特别是使用JAK抑制剂等创新药物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在已经重新就业了。

关于创新药物的安全性,顾超颖医生解释说,像JAK这样的小分子抑制剂等创新药,实现了针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精准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她介绍,华山医院的相关临床研究也说明了药物的安全性,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可以达到管理疾病的效果。

《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20)》显示,有超过3/4的医生认为,现有的特应性皮炎传统治疗方案存在疗效不满意、副作用多等缺陷。因此,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已成为很多国内外大型药企的重点研发目标。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辉瑞率先开展JAK(Janus激酶)抑制剂研发,是全球首个研发炎症免疫性疾病JAK通路的生物制药公司。2022年,针对特应性皮炎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在中国获批,为国内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科学研究发现,JAK信号通路是引发瘙痒的一个关键通路,JAK抑制剂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最终可以达到抑制瘙痒的效果,从而缓解皮损,打破“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

辉瑞中国炎症与免疫事业部总经理刘菁女士介绍,2025年3月,阿布昔替尼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AHEAD阶段性研究成果在美国皮肤病学年会(AAD)上国际首发,为特应性皮炎领域创新小分子药物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真实世界研究与医学循证证据。

2025年6月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 2025)上,阿布昔替尼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AHEAD研究首次披露超千例中国患者中期结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介绍,该成果丰富了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治疗随访证据,同时为制定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特应性皮炎规范化治疗路径提供了科学的循证医学依据。

一场“持久战”

容易反复发作,是特应性皮炎除了瘙痒以外的又一个特征。

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欣教授介绍,临床上不少患者忽视了特应性皮炎作为慢性、复发性疾病的本质,症状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数据显示,超过35%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共病,这意味着规范、长期治疗对减少疾病负担和心理影响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疾病,中重度患者非常容易复发。因此,特应性皮炎治疗的目标不能仅仅止步于短期症状缓解,更应关注长期管理控制。

作为AHEAD主要研究者,高兴华教授介绍说,AHEAD研究中期结果显示,近45%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达标与管理专家共识》等指南共识提出,特应性皮炎在治疗上应尽早干预、规范管理,以减少长期疾病负担和合并症风险。

李欣医生提醒,特应性皮炎患者应规范用药。随着分子机理逐渐明晰,瞄准病因靶点的创新药物问世,目前已经可以实现特应性皮炎的对因治疗。对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而言,长期规范地进行对因治疗对减少复发风险、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医结合创新药物的方案,给很多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李欣医生对此表示,中医药可全程参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核心是“辨症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

既然是慢病管理,除了规范的治疗外,李欣还特别提醒特应性皮炎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做适当的运动,保持精神上的愉悦。李欣医生会要求患者做“食物日记”,排除可能引发皮炎的过敏来源,通过尽可能地避免接触过敏原来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发作频率。

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控制一样,特应性皮炎的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

“武大图书馆事件”经过

2023年7月,一女生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自习时,遇到坐在桌子对面的学生肖某某,因肖某某在腿根裆部的手部动作,女生认为男生对其进行性骚扰,拍下多段视频作为证据。

后女生多次联系武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老师维权未果。2023年10月,女生选择曝光该事,希望推动事情尽快解决。2023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发布处理通报,给予2022级本科生肖某某记过处分。

据《南方都市报》2024年2月报道,一位接诊过肖某某的武汉协和医院皮肤科医生向记者确认,2023年下半年曾数次接诊过肖某某,最后一次病历记录是2023年12月,“他患有特应性皮炎,表现是湿疹。他的特应性皮炎病不止一两年了,会季节性急性发作”。接诊病历也显示:“皮疹瘙痒不适7年,夏季较著”。

2025年7月25日,该事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