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11月5日
首席记者 王蔚
高光时刻
从古到今,上海,有一种魔力叫“爱了一万年,依然是初恋”。
进入新时代,上海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要求,紧扣建设“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勇立潮头的上海,正奋力推进各项改革,在更高水平上谋求经济转型、社会发展。
爱了一万年,依然是初恋。这是因为,上海总有一股力量催我们奋进,总有一份激情使我们澎湃,总有一种精神唤我们昂扬。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当天,党代表和市民们第一次从习近平的口中听到了他对上海城市精神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这是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的深刻阐述。
10多年来,在不断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征途上,美丽上海、魅力上海、魔力上海,始终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将16个字的城市精神深深镌刻进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里,奠定了今天上海的“精、气、神”,引领着城市更好的明天。
一个城市要有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品格。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广大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而且,它还应是城市的底蕴、城市的韵味、城市的品位,也是一个城市对于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这是一种开放的胸襟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是一种开放的胸襟,它展现的是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零和思维完全不同的精神品格。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在谈及上海品格的形成、发展和意义时指出:“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注重在精神层面上提升上海品质,为新时代上海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目标定位,赋予这座城市新的重大使命。无论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上海“商通四海,人聚万邦;文明交融,姿彩多样”的四大新特色,还是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五大新要求,抑或是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项重要举措,都意味着中央对上海今日的充分认可,更是交给了上海新的重要任务,体现了中央对上海的巨大支持,是上海发展新的重大机遇。上海应该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进一步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海纳百川,开放、创新、包容,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开放型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有利。这正是上海城市精神蕴含的价值主张。
这是一种创新的眼界
对上海人来说,过去就是未来,过去曾经创造了上海的繁荣,同样会成就未来的辉煌。
知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于海,喜欢用上海闲话讲述上海故事。他说,上海人为什么喜欢说“老底子”,就是因为上海曾经有过这样的特点、这样的历史,以及这样的基因。
2010年,上海举办了迄今规模最大的世博会。2018年,上海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它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也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临山观海胸襟阔,揽月步云志向宽。“魔都”需要标配这样的宽广眼界,上海需要具备这样的凌云壮志。
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上海必须始终保持那一股子气和劲,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新时代上海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今天的上海依然要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追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足迹。
从“老底子”走向璀璨的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放、创新、包容”这个上海最鲜明的品格,一定会成就未来的辉煌。
这就是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大气、坚毅、活力与豪迈。
这是一种包容的气质
2018年5月3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复旦大学,为青年师生代表作形势政策报告。李强说,迈向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弘扬和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这是上海在长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海纳百川,是一种开放胸襟。今天上海的开放又站在新的起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全球人才到上海创新创业,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增强城市功能。
追求卓越,是一种做事标准。对卓越的追求,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是“上海服务”“上海制造”,还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都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不断提高城市的品质和魅力。开明睿智,是一种处世风格。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就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面向未来,全市上下必须始终保持创业初期那种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状态,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始终让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大气谦和,是一种精神气质。上海之大,在于大气、在于包容,在于对周边的辐射力、影响力。必须始终把上海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下思考谋划,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李强说,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并不断丰富上海城市精神,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嘱托·奋进
回望70年,峥嵘岁月,无数感动;它是力量,更是责任,激发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紧紧围绕“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紧紧围绕“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紧紧围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我们一一对标,一一落实。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