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IC
◆ “上海光源”开放十年,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
“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11月5日
首席记者 连建明 本报记者 郜阳 文 本报记者 孙中钦 图
【高光时刻】
2019年7月22日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科创板开市的历史性时刻。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作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五年来,上海搭框架、打基础,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成绩亮眼。
科创板
改革演绎速度激情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7月22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鸣锣,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上市交易。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历时259天,迅速完成了制度规则、技术系统以及各项市场准备工作,演绎了资本市场改革的速度与激情。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不是上市几只股票那么单纯,而是肩负着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也承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初心。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此带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也将推动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成为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就像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所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有助于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国。
截至9月23日,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29家,其中上海有7家,数量第一。上海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果的显示。上海的7家公司中,5家属于集成电路、芯片行业,正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如位于金桥的中微公司,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先企业,生产的刻蚀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中位列第三。
科创中心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4年5月到上海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2015年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考察时再次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上海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上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2018年50项全国重大科学进展中,上海参与了11项。2018年伊始,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半年后,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揭牌成立;今年1月,上海又培育出全球首批疾病克隆猴。
今年5月初,落户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上海光源度过10岁生日,2.5万个世界各地的用户借助“上海之光”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大科学装置完成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力”转型,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正在张江崛起。
中微半导体适用于最先进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刻蚀机、寒武纪科技的云端AI芯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打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地;AI正从百姓日常的方方面面露出“尖尖角”,而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巨头汇聚发展,为申城高质量发展赋能;正处于上市审批阶段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是真正意义上由我国独立研发的原始创新药物,有望打破全世界该领域16年未有新药上市的沉寂。
【大事记】
2017年9月
9月26日,张江实验室成立。
2018年1月
25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带领团队率先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
2018年8月
2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2019年1月
24日,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沪诞生,这是全球首批疾病克隆猴。
2019年3月
18日,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正式开始接受发行人申请。
2019年7月
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
2019年7月
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上市交易。
2019年8月
29日至31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
【记者手记】
选择上海的理由
“你为什么选择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吸引了我。”这是不少企业家、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魄力与动力,一直深深根植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中——一个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在上海如潮诞生。
2019年,这些“上海时刻”你一定记得——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世界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式上演“双马会”……
无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的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道上昂首前进。这既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在建设成为卓越全球城市征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跨越。如今,上海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牢牢把握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机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今年3月颁布的上海科改“25条”进一步放权松绑,实施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让真正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上海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张开怀抱欢迎各路英才的到来。
站在新起点,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将以更自信的步伐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