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唤醒地下“黑金”
第41/42版:国庆特刊/大路朝阳 2019-10-01

唤醒地下“黑金”

全速为国“加油”

大庆湿地公园里的 观光塔是全市最高建筑

◆铁人广场上矗立着王进喜的雕像

◆大庆奥体中心成为大庆新地标

大庆石油馆作为上海世博遗产,原汁原味地迁至大庆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大庆油田1025钻井队队长张晶

晚霞中的油田,抽油机点缀在落霞和大地之间,显得分外美丽

特派记者 厉苒苒 文 特派记者 刘歆 图

黑龙江大庆石油城

大庆市,别称油城、百湖之城,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哈长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大庆市因石油而生。发展至今,大庆已成为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工业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级,工业产值东北第二,更以独特的石油文化旅游资源闻名于世。大庆,因国庆而名。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松辽大地茫茫荒原下,沉睡了千年的“黑金”被唤醒。全国上下为此沸腾。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之际,这个油田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

如果没到大庆,你无法想象,石油挖掘已成为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昼夜晨暮,在大庆城的各个角落,色彩各异的抽油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一上一下往复运动,阳光掩映之中,抽油机犹如一只只勤奋的啄木鸟,从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抽取原油,运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这只不知疲倦的“抽油机”,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从竖起第一口井架,到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再到抢滩国际市场、开拓海外业务。60载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大庆石油人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攻坚克难,为国家能源安全站岗,为中国发展助力“加油”。

全国各地 驰援大庆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还很落后,原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大量原油和成品油都依靠进口。因为缺油,我国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项目都无法上马。为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松辽盆地成为当时石油勘探的主战场。技术人员们立下“三年攻下松辽”“尽快在东北找到大油田”的豪言壮志,在这片荒原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勘探工作。终于,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

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32号,是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所在,也曾是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三栋平房围成的小小院子,曾见证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战役”。1960年2月,3万名退伍军人和全国37个石油厂矿、院校的4万人,从全国四面八方驰援大庆,拉开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

铁人王进喜是当年石油大会战中的一个典型。缺粮、短衣、少房,在极端艰苦岁月中,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响亮口号。

大会战初期没有汽车、吊车,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硬是凭着人拉肩扛,杠撬手抬,将几十吨重的钻机从火车上卸下来,拉到井场竖了起来;钻井需要用水,没有输水管线,他们就破冰取水,用盆端桶拎,一天一夜端水50多吨;打井时突发井喷,为了避免井毁人亡,王进喜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泥浆,苦战3小时才治服了井喷……“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从此传遍全中国。

4年之后,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王进喜代表全国工人发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王进喜的这首短诗,让整个大会堂掌声雷动,沸腾不已。

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从此,中国石油工业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工业学大庆”成为响彻全国的口号。

铁人精神 代代相传

昼夜不休,在大庆市221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着7万多台抽油机。“噗嗤、噗嗤、噗嗤”,抽油机作业声已变成伴随大庆人成长的天然音箱。

很多人会以为,大庆地下的石油就像河流一样,遍地蔓延。只有大庆人自己最清楚,从1960年至今,59年的开采就像登山一样,越往后越险、越难。有人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国外一些大油田是石头泡在油里面,大庆油田却是油嵌在石头里,开采难度相当大。如何“在石头缝里寻找石油”,成为新一代大庆石油人的任务。

今年已经82岁的王启民,被誉为第二代“大庆新铁人”。面对出油越来越“吝啬”的油田,以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开创了一项又一项新的采油技术,把石油从石头缝里一点点抠出来。

1960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启民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从此就在油田扎了根。在地质专家的帮助下,王启民带着团队克服荒原的艰苦条件,在试验区一干就是十年,成为第一个掌握大庆油田各个含水期基本规律的人。

为开采石油“斤两必争”,王启民带领团队艰苦攻关,自主研发创造的一系列世界领先开采技术,为大庆油田实现年产5000万吨原油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长达27年,而世界同类油田只有12年,是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石油开采不仅是吃肥吃瘦,还得啃骨头、榨骨髓。要变废为宝,挑战别人眼中的‘不可能’。”王启民的誓言铿锵有力。直到今天,已在油田奋斗60年的王启民,还在陪着年轻人一起寻找更加前沿的驱油技术。

要发展,就要拓展更广阔的天地。从印度尼西亚到土库曼斯坦,再到伊拉克……如今,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第三代“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手上。凭借着雄厚的技术优势和能打硬仗的队伍,在这些号称世界上最难打井的区域之一,海外1205钻井队牢牢站稳了脚跟。实现了老队长王进喜“要把井打到国外去”的愿望,李新民在国际舞台上打响了“大庆”品牌。目前,大庆油田的海外市场已经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实现营收人民币突破百亿元。

开发至今,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6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24亿吨,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

转型巨变 百湖之城

铁人广场上,铁人王进喜的雕塑静静矗立。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铁人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也生动刻画了60年前钻井工人战天斗地、苦干实干形象。

雕像前,人来人往,经常会有人驻足拍照……他们中,有曾经参与过大会战的老石油,也有家中祖辈、父辈是石油人的油二代、油三代——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建设起大庆这个因石油而生的城市。

近年,得益于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大庆油田从“一油独大”向“油气并举”跨越。如今,独特的石油文化旅游也已成为大庆市的一大特色。铁人纪念馆、石油科技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石油馆,沿着大庆市东西贯通的中心大道,游客可以纵观历史,深入了解有关于石油、大庆的点点滴滴。

最特别的当数距离大庆市最核心市政广场不远处的石油馆。

这座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巨型建筑外部造型为横纵交错的油气管道,通体蓝色,晚上还可以变换五颜六色的灯光效果。石油馆又被称为“油立方”,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博遗产,于2012年从上海世博园原汁原味迁建大庆。石油馆以“石油·生活”为主题元素,沿用上海世博会石油馆的陈展主题:“石油,延伸城市梦想”。除保留了世博石油馆原有展品及展陈方式,还新增建了主题演艺厅、干打垒体验区、铁人精神展示等大庆元素。

大庆与上海的缘分,也在这一处特殊的石油馆延续。石油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石油馆都会接待不少来自上海的游客,“他们中的不少人正是在世博会看了石油馆,才对大庆、对石油产业有了了解。”

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努力寻求转型变革。汽车产业如今也是大庆经济发展的另一条道路——正在崛起的汽车产业在这里积蓄起发展的全新动能,推动着“石油城”的再次创业。

坐落于大庆市高新区的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于2016年建成。这是沃尔沃全球生产体系内最新、最先进的生产制造基地。而在距离大庆萨尔图机场不远,一处占地156万平方米,布满艺术涂鸦的赛车小镇已成为大庆新地标。承办多项国内外赛车赛事,大庆的名字也因此传播得更远更广。

一组数字最能展示石油城的变化:6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24亿吨,为共和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生命“血液”;改革开放40年里,大庆市内公路里程增长27倍多;众多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让市民尽享出行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过去数年大庆人享受到的优良天气天数都在319天以上,“大庆蓝”在网络刷屏……

不同的历史时期打井,有不同时期的困难,相同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薪火相传。花甲石油城正青春。

【爱上一座城】

“1205”:踏着铁人的脚步走

在大庆油田上,1205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1953年组建于玉门油矿,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205钻井队,这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建队66年来,1205钻井队先后创出“月上五千,年上双万”的世界纪录,超过了美国“王牌”钻井队和前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成为全国第一个进尺突破百万米和钻井突破1000口的钻井队。

张晶是1205钻井队的第21任队长。与石油的缘分,深刻在骨血之中。

张晶出生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那是松辽盆地石油开采的第一站,松基一井的原址就在离家不远处。从小,张晶是听着大会战和铁人王进喜的故事长大的,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加入钻井队,是他始终的梦想。

今天的大庆油田,尽管已远非昔日开荒拓土大会战时“宿冰卧雪”那般艰苦,但始终野外作业,钻井工人“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油、常年三班倒、蚊子追着咬”的工作状态依然未变。钻井作业全程都在荒凉野外,冬冷夏热是常态,“零下40℃里,在泥水里干完活进屋,脱下的安全服立即就能冻得站在墙边。”

每一米进尺都饱含着为祖国献石油情怀,每一次作业都在为油田多打井而奋斗。今年8月9日,1205钻井队国内进尺突破300万米,相当于“钻”透339座珠峰。目前钻井队正向年进尺10万米“三连冠”发起冲锋。

接过铁人的英雄旗帜,成为1205钻井队的队长,张晶坦言,这是自己人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但要带领队伍传承铁人精神,还要提速提效,创造更多。他告诉记者,工作间隙,闲暇时光,他都会和队员们聚集在一起,哼唱起队歌《踏着铁人的脚步走》,为队伍鼓劲、为自己加油。

而如今,张晶的5岁的儿子也已学会这首歌——幼儿园文艺演出,娃娃冲上台,张口就来。

张晶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大庆油田给予自己的,“在平平淡淡中创造业绩不算什么,只有在挑战中取得成绩才见真章。”

在1205钻井队,有些“基因”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工人的骨子里的,是与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正如他们天天哼唱的那首队歌中所唱:“为革命献石油,胸怀祖国向前走……”

【姐妹城】

胜利石油城

胜利石油城 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回答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其实,2018年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山东省东营市,达到19.27万元。

东营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

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在东营,有着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2018年胜利油田产油2341万吨,天然气开采量为4.8亿立方米,是东营市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光轴】

1955年

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

1959年9月26日

在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遂以“大庆”命名油田。

1960年2月

石油大会战打响。

1976年

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30万吨,这标志着大庆油田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1979年12月14日

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1976年到2002年

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并持续27年高产稳产。

2018年

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全国石油系统和黑龙江省唯一一人。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