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南极游诗草 卷香(中国画) 江南渔文化 宅家笔记 螺蛳还能“嗦”吗? 用智慧引领幸福
第21版:夜光杯 2020-04-14

宅家笔记

徐音

一觉醒来,发现有人把我拉进了一个群。一个陌生的、似乎与音乐有关的一个微信群。一头雾水的我潜着、爬着楼,一番观察后终于搞明白了:群主大风,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毕业后去了维也纳留学深造数年,后来回到家乡在沈阳任声乐系教授。防控新冠病毒宅家期间,他自愿组群免费授课,给喜爱音乐的人们在网上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

宅家是为了更好地防控新冠病毒。可习惯了平日里紧张工作节奏的人们,宅家时间一长也颇感无聊,有机会学习当然是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我私下猜想,大风老师大概也是因为宅家闷得慌才想到网上授课的吧。我也悄悄注意了一下群友,他们有些是演员,有些是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还有的是音乐学院的在读研究生。这令我这个业余音乐爱好者有点不知所措了。

在德奥艺术歌曲和歌剧里,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和拉丁语是基本语言。第一次上网听大风老师的课,对他一口流利的德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可能与他曾经在维也纳生活过有关。大风老师上课时很投入也很风趣,经常边弹边唱边示范,并时不时展示一下他那堆积如山的宝贝音乐书籍,看得出来他对音乐研究很用心。在教每一个新歌之前,我们都会收到五线谱,他会讲解每个单词的发音和词义,歌曲背景等等。然后按照乐谱开始教歌。在课上教授会要求学员朗读或视唱,一开始大家不习惯,网上顿时成了无人状,大家潜着闷笑不出声。后来慢慢习惯了,学员们会积极争取机会让教授纠正发音。教授说,必须先要读熟了句子才能开始唱,先是慢唱,把每个音都发准了再套上节奏,不要还没学会爬就想跑,摔了跟头,还是要从爬开始。以前我歌词念得半生不熟就开始唱了,所以经常唱哑了嗓子还事倍功半。

今年的元宵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元宵节。那晚,没有彩灯,没有家庭聚会,没有丰盛的菜肴,甚至没有汤圆,但是我们有音乐课。他的幽默或许是与生俱来的,音乐课中不时会出现一些笑点,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在讲《摇篮曲》时,讲完了舒伯特摇篮曲后,他会突然冒出一句:“好!第一个孩子睡着了,我们再摇勃拉姆斯的孩子。”在讲舒伯特的作品《圣母颂》时,教授说:“这是分为三段回旋曲式的作品,歌唱家们大都唱第一和第三段。”有同学提问:那我就唱一段行不行?教授顿了顿,说:“你这么没诚意还唱啥圣母颂啊,玛丽亚能听你恳求吗?”说得大家都在偷偷地笑。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共学习了二十八首德奥艺术歌曲。其中有《微笑王国》《春之声》《鳟鱼》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听的歌啊!每次上课我都认真做了笔记,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也方便课后查阅。每一段优美的曲子里都有一个故事。从写诗、作曲、到演唱,都充满了情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并消化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曲子的精髓部分正确地演绎出来。这样的学习,对学唱歌、学语言,尤其对提高艺术修养都是有帮助的。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医务人员冲到了第一线是作贡献,我们宅家也是作贡献,而大风老师是以授课的形式来作贡献。每晚欢声笑语的课堂给大家带来了愉悦,如疫情中布满阴霾的天空洒下一束温暖的阳光,填补了内心的虚无。大风老师说:“开了学可能就没有时间教你们了。”因此他拼命教,我们拼命学,辛而不苦,全来自于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但是,谁又想这音乐课真的就此结束了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