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贤
每年春节,耳边总能响起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听到这首曲子,仿佛看到了秧歌队伍在街上欢歌曼舞。
前几天,我在街上走着,正巧听到两家商店里传出郎朗钢琴演奏的《春节序曲》和龚玥的演唱的《春节序曲》。郎朗演奏典雅流畅,龚玥的歌曲《春节序曲》则是同名管弦乐曲第二乐段的演唱版。这个乐段本来就是抒情意味浓重的旋律,龚玥把这个旋律唱得甜甜美美、和和乐乐。但就我而言,我更喜欢中央乐团演奏的《春节序曲》,尤其喜欢第二乐段双簧管演奏的陕北民歌主题。双簧管在这里的独奏用时25秒,比曹鹏先生指挥的一个管弦乐版本多了4秒,听起来更柔美动人。双簧管吹奏出的悠扬旋律能引起我对这一年走过的日子的无限怀恋。
1956年8月,暑气未消,首届全国音乐周上,李焕之携乐团首演《春节序曲》,如预期那样,作品大获成功。第一乐段开始和结束的乐句都用上了十六分音符,模拟了喜庆场面挥动扇子、手帕、彩绸的人们接近狂欢的舞姿的热烈程度。秧歌舞蹈这种粗犷热烈的形式我们在大秧歌舞《南泥湾》里、秧歌大场舞《解放区的天》里都欣赏过,这古朴传统蕴含乡土文化的舞蹈节奏让人如饮醇酒般迷醉。《春节序曲》犹如一部有声的生活词典,把富有民族特色的过年习俗完美地收录其中,焉有不成功之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比《春节序曲》更能渲染过年的气氛,没有什么比《春节序曲》更能引发过年的遐思。我们可以看不到当年农村杀猪宰羊和城里杀鸡宰鹅的情景,看不到回忆中的灶火喷焰沸水腾雾杯盘环列馔馐盛设的情景,看不到农舍前的白场上摆满八仙桌、城里人家的圆台面不断被转借办席的情景。但只要《春节序曲》响起来,我们就能感受到十足的年味和兴高采烈的情绪。一首《春节序曲》,把中华民族过年的情景和心情全收藏在了里面。
李焕之是完全可以为自己自豪的。就如柴可夫斯基为俄罗斯贡献了《1812年序曲》,贝多芬为德国贡献了《爱格蒙特序曲》,苏佩为奥地利贡献了《轻骑兵序曲》,李焕之为我们民族音乐贡献了《春节序曲》这样瑰丽的作品。每年,只要点击一下音频文件,年味和春节的气氛就能应声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