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法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那会儿,我刚满九足岁。70年来,从年幼孩童到即将成为耄耋老人,在漫漫人生路上,一枚纪念奖章犹如一个驿站,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由于家境贫寒,我入学较晚,15岁才开始读初中。我的中学时代,先后是在上海普陀区勤俭中学和曹杨中学度过的,适逢我15岁到21岁的年龄。兴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的缘故,我读书特别用功,从不用家长操心,各门功课成绩在班级都名列前茅。此外,由于我年龄偏大,办事认真,老师特别喜欢安排我担负社会工作。无论是在勤俭中学担任学生团总支书记,还是在曹杨中学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书记由专职老师担任),我总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团结小伙伴们想方设法完成各项任务,唯恐有所闪失。记得1958年我在勤俭中学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除了努力当好墙报主编,办好学校黑板报外,还在老师热心指导下,积极响应党的勤工俭学号召,积极投身炼钢。我曾以青年炉长的身份,带领同学们奋战一个通宵,土法上马,用坩埚成功炼出了一炉好钢,一大早还给炼成的一块钢锭系上红绸带,一路敲锣打鼓抬到岳阳路45号青年报社,向编辑叔叔阿姨们报喜、献礼,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
翌日中午,勤俭中学大队辅导员张文芳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兴高采烈地对我说:“由于你品学兼优,尤其是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祝贺你将作为上海市中学生的代表,出席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说着将会议通知交给我,并当场给我佩戴上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制作精良,黄底红字,上面镶嵌着“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字样,沉甸甸,亮闪闪,我至今还完好无损地珍藏着。会议期间,我有幸端坐在容纳万人的上海标志性建筑——文化广场会堂里,听取了团市委书记的报告,受到极大的激励和鞭策。那当儿,无论在听报告的大礼堂,还是在小组讨论会上,我这个年纪最小充满童稚的“小代表”,不时会引来四周与会叔叔阿姨们的关注目光,并每每对我嘘寒问暖,使我好生尴尬,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真是好事连连,继而我又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三次青年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在市人民政府大礼堂和青年宫举办的有关会议和活动,从中受到不少教育。
这枚纪念章,可以说既渗透着我青春岁月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我的理想和荣光!称得上是我青春旋律中弹奏出的一曲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