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座谈会召开 上海,营商环境法治化优等生 滋养初心 坚定使命 知行合一
第3版:要闻 2019-10-23

上海,营商环境法治化优等生

孙绍波画

姚丽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世界在变化,城市间的竞争已重在营商环境。刚结束的第3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传递出鲜明信号——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如何不确定,上海稳增长的目标不变,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不变,上海有信心完成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样的底气和定力之一,来自法治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断探索创新,磨砺沉淀出别具一格的眼光、格局和气度。

卓越城市,要以卓越眼光做卓越的事——上海,正在成为全球城市中营商环境法治化的优等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何?因为,法治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样的认识,让上海对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精益求精,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基础足够牢固。

市人大代表年度专题视察显示,去年上海法院出台为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40条意见,旨在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有效防范涉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全面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40条”,也仅仅是完善产权司法保护的制度创设之一。在上海,不论民企、国企,还是外企,作为市场主体,一律得到平等保护;完善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就是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换言之,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对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做到诉讼地位、法律适用、责任承担一律平等,切实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40条”也好,产权保护制度也好,保障企业家“有恒产有恒心”,激发企业家作为最活跃市场因子的创造力,就是最大程度激活社会生产力。

与此同时,法治上海弘扬契约精神,保持“执行合同”的强项优势,以此促进交易诚信,努力实现胜诉权益。事实上,“执行合同”是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唯一一项位居世界前列的指标,2018年中国“执行合同”指标位列全球第六位,也是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强项优势。去年,上海法院受理各类商事、金融案件22万件,审结21.8万件;审限内结案率99.17%,一审平均审理用时39.11天,平均执行用时62.81天,解决商事纠纷的时间、成本、司法程序质量指数等指标居于全球领先水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法院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建立联合信用惩戒机制,让老赖们无处遁形,寸步难行。根据第三方评估结果,上海高院被确定为全国“解决执行难样板法院”。

在上海,法治效率不仅体现在合同的“执行力”,审判的专业化、集约化,更是司法体制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的一抹亮色。去年8月,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挂牌成立。由此,上海法院专业化金融审判体制,迈上新阶段。金融法院,积极探索金融审判新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适用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妥善处理一批群体性证券纠纷,效果是“审理一案,规范一片”,若论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可谓既专业又集约。

此外,阳光司法,透明法院,也是法治上海的必修课,由此建立了由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新闻信息等12个司法公开服务平台组成的“大数据司法公开系统”。今年,上海在互联网门户网站设立常态化司法数据公开平台,定期、动态公开全市三级法院受理、审结、执结案件数据,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各类司法数据实现全公开。

法治上海的创新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从上一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提升32位。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以上海、北京两座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其中,上海的贡献率为55%。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上海的作用不言而喻。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但世界已经看见——作为优等生,上海,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很清晰,路径很明确,这也是一个卓越城市之所以卓越的核心竞争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