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金光灿烂的维也纳之声 不是“一个人”,也不是“罗生门” 张火丁“火”在哪里 活生生的口述历史 从《太真外传》到《大唐贵妃》 艺术是为了传达爱
第18/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11-03

张火丁“火”在哪里

张火丁演出京剧《霸王别姬》

◆毛时安

这些年张火丁到上海来演出,我几乎都看了。她名字里有“火”,每演必火。但我还是没有料到她在上海大剧院她主演的梅派经典《霸王别姬》,经过程派再现,会火到喝彩声几乎掀开大剧院的屋顶。先是场内一声叫板激起如雷的喝彩,接着出场那段【西皮慢板】“自从我,随大王”和剑舞时宽慰霸王的【西皮二六】“劝君王饮酒听虞歌”,每唱一句都会激起一片山呼海啸的喝彩。一段剑舞更是让观众陶醉不已,连呼“过瘾”!这是真正的“爆棚”。戏将完未完之际,成群的年轻“灯谜”迫不及待像潮水般地涌到台口。从一楼到三楼全场观众起立为张火丁喝彩,五次大幕启合,欲罢不能。完全不逊于那些当红大牌歌星!

虽然名字带了个“火”,但要把还不太景气的京剧演火,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要唱火一出梅大师的传世经典。大家都在问:张火丁为什么“火”?“火”的密码在哪里?

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一丝不苟,精雕细刻,没有一丝半点的马虎。张火丁的唱的每个字字头字腹字尾处理得丝丝入扣,清晰委婉,每个字都完整直达观众的心头,充分展现了汉语歌唱独有的韵律之美,同时直达观众心里的还有虞姬内心刻骨铭心的情感波澜。《霸王别姬》篇幅不大,故事简单到家喻户晓。就像苏州的园林,必须匠心经营每一块山石每一座亭台。像学书法的孩子,必须起笔收笔提按顿挫清清楚楚。所谓艺术的“味道”就是在那些不经意的小腔、气口、字与字的衔接过渡处,非常用心但又极其自然地流露出来,打动了观众。戏曲最忌讳清汤寡水的“一道汤”。虞姬出营,听到满耳楚歌一步三回头的身段,身披斗篷剑舞时长穗随唱腔起落,舞动的节奏变化纹丝不乱。特别是,张火丁充分运用了千回百折呜咽如泣的程派唱腔,【慢板】回忆的绵绵深情,【二六】诀别前强颜欢笑的伤心欲绝,细腻入微地揭示了虞姬情感世界的丰富和悲剧性。

“考究”二字,有点老派,但永远不会过时。艺术拼的是什么?就是细节的重视和完美。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距就在这“毫厘”之间。含糊,哪怕一丁半点,在舞台上就会被放大,纤毫毕现。名和利是艺术家很难超越的人生羁绊。在一个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年代,如此一丝不苟地全身心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排除一切非艺术的要素,甚至在舞台上她也不刻意的炫技“要好”,取悦观众。张火丁艺术有一种难得的单纯的意味。就像一块美玉,有光彩,不刺眼,很润泽。谢谢张火丁!不但贡献了一台程派《霸王别姬》,而且展现了一种艺术精神艺术态度。我,要向她学习。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