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带来经典 期待未来 蓬皮杜想成为新上海人
第8版:文体汇 2019-11-10
中法文化交流在上海西岸结硕果

蓬皮杜想成为新上海人

弗朗提歇克·库普卡作品《围绕一点》

毕加索作品《吉他手》

费尔南·莱热作品《拖船甲板》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作品《沉睡的缪斯》

保罗·克里作品《佛罗伦萨别墅》

上海西岸美术馆外景

今天,西岸美术馆向公众开放进入第三天,这两天在夏加尔、毕加索作品面前打卡的人络绎不绝。西岸美术馆的展厅里,此刻几乎浓缩了一部当代西方艺术史,其中包括毕加索1910年的《吉他手》、杜尚1913年的《自行车轮》、康定斯基1925年的《黄红蓝》,还有因为在画布上戳几刀而闻名的封塔纳作品《空间概念》。

上述这些作品的提供方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伯纳德·布莱斯涅在接受采访时真诚地说:“蓬皮杜非常注重上海的艺术生态,注重在此土壤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们希望能够融入上海当地的艺术生态。我们不是法国风格艺术的代言人,我们想成为新一代上海人。”

海纳百川吸引法方

蓬皮杜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家对中国艺术家作品进行大规模展示的美术馆。他们选择与中国合作,是希望能够共同呈现出文化和艺术世界的多元性。

西岸美术馆的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重磅作品,以20世纪和21世纪为主线,向公众介绍蓬皮杜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同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

观众在杜尚的《自行车轮》面前体会如何以现成品来“否定”艺术,也能看到波洛克如何用行动绘画去展开艺术的新篇章;既能看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探索,也能看到融合计算机编程原则的动力艺术。

蓬皮杜中心在世界各地都有合作项目。在蓬皮杜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看来,中国具有丰富的艺术场景,而文化与创作的交流则是民族之间对话的重要媒介。至于合作项目之所以会落地上海,则是基于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背景。“西岸和蓬皮杜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我们都认识到,文化和艺术不仅仅随着社会发展而成为必需品,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都致力于在项目中呈现文化和艺术的多元性,并关注公共教育。”

未来五年展览不断

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共计保存了自1905年至今的12万余件藏品。在未来5年里,重要作品展将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呈现,“时间的形态”便是3场系列展览的开端。策展人玛切拉·莉丝塔介绍道,在“时间的形态”18个月的展期,有些作品会交替展出,以使展览的面目常换常新。

伯纳德·布莱斯涅表示,“时间的形态”展览中所有的展品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视觉艺术对于时间的认知和表现。“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在现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表现出的活跃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比如毕加索的《吉他手》是将画面进行分割后的重新组合,放弃了对色彩和物体原形的描绘,这是对塞尚解构的大胆吸收、引申和发展。”展览试图去思考现代性在不同时代的意义,“现代性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我们需要时间去持续地解答。短暂的展览不会是寻找答案的终点。”

“艺术家的工作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对生存环境提出反思,通过技术进步对所有人的目光与投射目光的方式进行改变。当下时代有很多机器生成的图像,展览探讨艺术家如何对图像语言加以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对当下的时代提出批判。”莉丝塔以展览中池田亮司的作品为例,“他所运用的大数据算法,不仅体现人工、机器的美学,还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到正常情况下难以看到的隐藏的世界。”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时间: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址:西岸美术馆 展厅2&3(龙腾大道2600号)

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

时间:2019年11月8日-2020年3月29日

地址:西岸美术馆 展厅1(龙腾大道2600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