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刘金贵绘
◆费滨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情景交融、家喻户晓的唐诗也许是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最负盛名的古典诗词了。
早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基本确立。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则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次序。
由于客观形象反映了气候、民俗和万物生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为古代农事活动制定了科学而精准的对照,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对应的时间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古往今来,二十四节气是众多文人墨客最钟爱的创作素材,曾留下许多值得称道的传世之作,而二十四节气邮票设计者刘金贵的绘画作品算是其中佼佼者。生于内蒙古包头的刘金贵,自幼熟知农耕生活,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仅造就了他广阔的视野与胸怀,还给了他亲近自然与生灵的契机。那些洋溢着浓郁生活场景和独有的情趣,看似不经意的一群小动物,如羊群、鸭群,或是几只鸡、几头牛、几头猪都是画中的点睛之笔。掰玉米棒的农妇身边少不了觅食的公鸡、母鸡;柳树爆出嫩芽的早春二月,鸭子们已开始在洒满花瓣的河中捕捉小鱼,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梨花纷飞的三月,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林中悠闲地荡着秋千,高高的树枝上静卧着正在窥探的狸猫;盛夏的夜晚,皓月当空,瓜农和两个小童正在酣战五子棋;紫色和银色如森林般疯狂生长的玉米林里行进着两只大尾巴狐狸;飞飞扬扬的梧桐树叶飘向正在读书的孩童,一派秋的气息……
此情此景的背后,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真可谓:天地有节,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