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中的程十发美术馆
程十发美术馆位于长宁区虹桥路1398号,东至伊犁南路,北至虹桥路公共绿地,坐落于上海古北社区,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上海中国画院将为程十发美术馆建设和未来运营的主体单位。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昨晚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揭开程十发美术馆筹备的台前幕后,追寻“海派艺粹”的真率自然,缅怀这位精“艺”报国的海派美术旗手。
建筑大气庄重
在去年遴选设计方案之初,施大畏就提到,程十发不是小桥流水的艺术家,他是大气的、充满智慧的,他在上海这个城市当中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所以说我们提出新馆必须是大气庄重,与这座城市相融合的一个堂堂正正的美术馆。”程十发从1984年起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2003年担任名誉院长。施大畏从1991年担任程十发院长副手,后接任院长至今。
新馆外立面大气庄重,有望成为上海新的艺术地标。上海这个城市是一批伟大人物集聚在一起,发展成海纳百川的气质精神。施大畏说:“程十发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观念跟上海这座城市互相吻合,他的胸怀让他包容一切艺术家继续研究中国画的发展。”
弘扬领军人物
上海居中国开放性城市之首,中西文化在此竞相交流、融汇生长。这座城市需要有一位能和世界对话的文化领军人物,而程老作为当代中国画坛海派艺术集大成者,当之无愧。
程十发是上海美术的一个代表,他用国际视野对外交流,他接纳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使他们变成上海中国画界的中坚力量,这些都是他的智慧。施大畏解释:“上海应该以这样的代表人物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市委市政府选择在市区筹建程十发美术馆,正是希望通过这个新平台来研究我们上海未来的艺术发展。”
新建程十发美术馆就是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一处崇尚文化、致敬大师和升华心灵的文化高地,使海派艺术更为馥郁芬芳。
精神启迪后生
以程十发命名的美术馆获得了全社会的支持,程十发先生对新中国的艺术建设忠心耿耿,将作品和收藏全部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他对中国的艺术事业饱含深情,且意味深长。新馆以程十发先生的名字命名,亦是纪念他的无私精神。在新馆开幕时,我们不妨重新铺展程十发的人生画卷,也是让今天的艺术家学习先贤,画品人品,风骨留存。
程十发先生在进行个人捐赠前曾说过一句朴实的话,“我多年来积累了这批画作,如今年事已高,把他们捐出来,让画院的画师们参考学习。”这袒露出老一辈艺术家的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中国画院的首任院长丰子恺先生把老画家们团结在党的周围,而程十发院长则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带大家走向未来。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声音
程十发儿子程多多:
父亲程十发在党的哺育下长大,是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家。他捐赠作品给国家的过程中,我经手了很多申请报告。他无条件地捐赠,我们家属无条件支持。他在病床上曾跟我们子女交代,“大家是我的老师,我要把作品捐赠给社会”。
程十发美术馆借用程十发的名义,目的是提高海派绘画的地位和水准,把中国画研究推广开。以他的名望团结海派艺术、发扬海派艺术,会更有说服力,让海派艺术发扬光大,这也是他的目标。在生前,为他办美术馆的建议一直被他否决,他说慢慢再说,先把东西全部捐赠给国家。
-程十发弟子毛国伦:
程十发先生写过一开书法,仿照岳武穆的“精忠报国”,他写下了精“艺”报国,这张书法也会出现在展厅。他还写过一幅书法作品“千家万法熔成我,我为千家哺后生。”我把这两件作品看作是他的艺术境界,要回报国家,要哺育新一代。
先生非常坚定地教导我们弟子,画画要有民族自信,中国画的笔墨是灵魂。他拿中国古代格律诗作比方,笔法讲求法度和格律,不是画在宣纸上就算国画了。另一方面,先生注重时代性和创造性,兴趣爱好涉及范围很广。
程十发是中国美术的一面醒目的旗帜,在海派画坛起到了引领作用,他的笔墨和为人,都够团结大家,赢得美术界的心。 乐梦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