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大赛开赛 杨浦区倾力做强设计产业 夜幕下的钟鼓楼 冬令进补 膏方“伺候” 2020年贺岁纪念币将发行 勒令“混混”退学 读大学要“严出”
第7版:综合新闻 2019-12-17
经常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的“好日子”没有了

勒令“混混”退学 读大学要“严出”

“大学真的混不下去了。”近期,各地高校陆续传出“一批又一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被勒令退学。好不容易考进了心仪的大学,怎么就熬不到毕业之时?我国大学“严进宽出”的时代是否就此终结了?高校育人强调“严出”又意味着什么?

勒令退学已很普遍

不久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贴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一批)”,共12名在籍研究生因“学习年限届满仍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而被退学。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也发出公告,对16名因学修不合格的本科生作出退学处理。中国地质大学一次性清退了52名研究生,其中包括42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

仅今年里,各高校纷纷加大了教育管理力度,“勒令退学”几乎成了热词。相比于清退研究生,普通本专科院校的清退更受关注,也更为普遍。今年下半年,河北体院清退了40名学生。在上海,一向以“严出”闻名的上海大学,在“卡”毕业质量上历来不含糊。上大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说,这不是什么新闻,该校前几年就曾经一次性对81名学业无法过关的学生做出过退学处理,大学就是要对学生“严起来”,让学生“忙起来”。

大学不再是“保险箱”

顾晓英表示,大学要“严起来”“忙起来”,主要是源于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教育部第41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对退学的情形有过严肃规定,包括“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以及“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等。

“家长和高中老师们别再对孩子们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顾晓英说,有的学生刚进入到大一就迷茫了,有的人对教育部的41号令不当回事,进了大学还会挂科直到被退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为大学是“保险箱”,成天忙于社交活动,不好好地安心学业,自己毁了前程。

对于大学里的“混混”们纷纷被勒令退学的现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这是一个“好信号”,就是要让大学生感觉到学业的压力,那种“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的舒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叫停“清考”严抓学风

“大清考没有了”“学渣难混了”。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抓高校的学风,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毕业之前组织毕业生集中补考,将之前的挂科全部清零,虽然可以保证毕业生搭上“末班车”,让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毕业,但“清考”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正是因为开了这个口子,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平时松松垮垮,既不好好上课也不认真对待平常的学习与考试,只是把希望寄托在毕业前的突击“清考”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清考”就是给学生“放水”,让学生在毕业前通过补考达到“全科通过”,这是降低教学标准。取消“清考”制度,让达不到学业要求的人从大学里淘汰出去,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的培养质量。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一个无奈。有高校相关负责人说,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率没有过统一规定,许多高校达到90%以上,而一些特别强调“严出”的高校,本科毕业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一旦出现比较“难看”的毕业率数字,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评估部门心里就“犯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严起来”的手脚。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