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广告 孙麒麟 把世界冠军培养成大学生 不破港 就下岗 曼城对皇马 硬碰硬 蓝军战拜仁 强对强
第14版:文体新闻/体育 2019-12-17

孙麒麟 把世界冠军培养成大学生

孙麒麟近照

担任过多届世乒赛和奥运会乒乓球赛裁判长的孙麒麟,第一次在国际赛场见到中文标志,就是在红双喜的器材上。对这个伴随国乒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他的感情是一层层加深的。

钟情红双喜

1964年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代表松江县参加乒乓球赛的孙麒麟获得郊县组冠军。得奖的消息传回松江一中,体育组的老师奖励他一块红双喜球拍。那块贴着蓝色海绵的球拍,孙麒麟至今保存完好,这是他与红双喜情谊的开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孙麒麟借调到国家体委,负责1949年至1966年这一段乒乓球运动史的编纂工作。他去北京待了两周,在国家体委的地下档案室翻阅了许多史料,了解到红双喜这个民族品牌,始终与中国乒乓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红双喜乒乓球要投入大赛使用,日本选手来检测。他们转呀,压呀,甚至把球剪开,就是不相信红双喜的质量。这还不够,一个个拿来称重”,结果,一整筐的红双喜乒乓球没有一个超出误差,完全达标。

1961年在北京进行的第26届世乒赛,红双喜乒乓球成为大赛指定用球,为中国品牌赢得骄傲。

带过刘国梁

孙麒麟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做了一项15年规划,多渠道培育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就此为冠军运动员进入交大深造打开大门。从曹燕华、施之皓,到许昕、马龙,时任交大体育系主任的孙麒麟先后负责过11位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学习和生活。带过的学生里面,刘国梁让孙麒麟印象最深,“第一次来交大,我带着他去校史馆参观,校办副主任特地做了讲解。他看得很认真”。

乒乓国手平时都有训练任务,一到比赛,更是一段时间不见人影,他们的学业,学校都得另外安排。为这个,孙麒麟没少花工夫。他根据运动员各自的训练和比赛日程,为他们制订了个性化的菜单式学习计划。

“任课老师都是另外腾出时间来‘开小灶’的,一段时间里有空,就集中上课,上午四小时,下午四小时,突击一周或10天。像刘国梁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交大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亲自为他指导。”

除了得到名师的悉心教导,世界冠军们也住进交大教师活动中心的单间宿舍。孙麒麟特别感谢红双喜的关心,“除了了解这些运动员在交大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在资金上提供帮助。”

得到红双喜的资助,刘国梁等国手打消了后顾之忧,后来很多人都走上管理岗位,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这些学成归来的世界冠军,懂经济,懂历史,懂法律,他们的全面发展,也给更多运动员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孙麒麟说:“背后有红双喜这样的企业支持,运动员都觉得心里有底,不惧困难。”

本报记者 金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