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大赛开赛 杨浦区倾力做强设计产业 夜幕下的钟鼓楼 冬令进补 膏方“伺候” 2020年贺岁纪念币将发行 勒令“混混”退学 读大学要“严出”
第7版:综合新闻 2019-12-17

夜幕下的钟鼓楼

胥柳曼

这些天去西安旅游的人突然发现,网红打卡地——钟鼓楼等地标建筑在夜间,由原先的“流光溢彩”变成了古朴的“素颜”。之所以发生变化,原来与一份指导意见有关。

近两年,从钟楼、鼓楼到大雁塔,从西安城墙到大唐芙蓉园,“亮起来”的西安以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颇为夺人眼球。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为此,11月底,西安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开会专题研究钟鼓楼的照明和消防安全工作。与此同时,这两座明代建筑被关闭木建筑本体的照明设施,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文物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且不说俄罗斯新圣母修道院、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日本首里城等相继发生火灾,今年,四川云岩寺、贵州东山古建筑群、安徽黄田村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相继发生火情。这再一次证明:文物安全不能有侥幸心理。

我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如果任由璀璨的灯光遮蔽了安全隐患,那么无论是亮灯人还是观景者,必将难以面对历史和后代的诘问。再细细往下想,除了西安市,其他省市拥有古文物建筑的旅游景区,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亮化”安全隐患?一些已直接安上的灯具,是留是拆?为此,一些专家甚至认为需要有更细致的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给文物建筑亮化系上一条牢固的“安全带”。

改为泛光照明后的钟鼓楼,的确没以往亮了。有人表示理解,有人希望重新设计照明方案,让钟鼓楼及周边恢复“光亮”。可在我看来,经历600多年风霜的钟鼓楼“浓妆”固然美丽,夜幕中的“淡抹”既是本色,也是古朴风韵,更能彰显西安文化底蕴。

扮靓一座夜城市,离不开景观灯。然而,有的地方该亮,有的地方不该亮。即便游客有需求,节日氛围营造、夜游活动需要,但守护文物的安全,始终是不能越过的底线和红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