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冰雪大草原(中国画) “平天下在治其国”(四) 冬忆搓澡 2008年的一次饭局 格言励志 飘荡在高郎桥的记忆
第15版:夜光杯 2019-12-28

2008年的一次饭局

江 子

2008年10月,我在北京读鲁院。乡友、诗人艾联系我,说是已经在鲁院附近的小酒馆订了座,要请我吃饭。正是饭点,我下楼时遇上同学,来自广东的诗人林。就招呼着一起去。艾是京城中略有名气的诗人,林正好认识,就一起去了。

三人见面,一番寒暄。菜是我点,我当然以替艾省钱为原则,点的也就寻常菜蔬,荤素搭配自觉合理,因是中午,随便叫了几瓶啤酒。三人边喝边聊。话题当然也海阔天空,自是以诗歌为主:当前诗坛趣事,刊物用稿倾向,南方的打工诗歌(因林来自广东,自然要聊起此话题),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立场写作……

饭局进行时,忽见艾有乘林不在意对我使眼色的意思,又用手指暗指我的手机。正好我的手机有短信,我拿起来一查,看是艾发来的短信:我正好路过,想起拜会兄,口袋里现金可能不够,银行卡也忘带了,到时借我,抱歉。

我这才意识到,我没问过艾,就仓促把林带去有点鲁莽。那时艾正是北漂一族,他的经济情况是否窘迫我并不知,想到他一个人在京打拼,并没有开公司办企业啥的,只是在一个杂志社受聘打工,薪水不高是肯定的,他是否有其他兼职其他来钱的渠道我不是很了解,如果没有,那是用不多的薪水供养着在南方的妻儿和在北京的自己。在如此情况下,他能依然坚守着诗歌的爱好已属不易,他知我在京学习还能来看我更加难得,我却没能体谅他的难处给他增加了麻烦。或许这些不过是我瞎想,艾经济上也并没有窘迫到这种程度,只是正好碰到口袋里现钞不多,今天出门又忘了带银行卡——那时又没有支付宝和微信什么的。

谁没有个窘迫的时候?何况朋友聚会,谁结账都没问题。可尴尬的是,我正好刚刚洗完澡,新换的衣服里没有装哪怕一分钱现金。因为是离学校不远,我的意识里也没有为中午的小聚付款的心理准备。

只有让林结账了。可这是什么事儿呀。本来请林陪我去吃饭的,结果,竟然要人家付钱。可是,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只好给林发了一条短信:兄,这顿饭帮我结账。别问为什么。——这事儿没法在席间解释。这可怎么解释呀。

林是个爽快人,他看完短信望了我一眼,然后回复说:好。

席间林悄悄起身去吧台结了账,再回到了饭桌上。三个人的聊天依然在继续。话题依然是诗。我们的聊天兴致,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的交流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即使我们物质上一无所有,但我们一定要爱着诗。诗是生活之上的部分,是证明着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的生活锦衣玉食,但如果没有诗,那这样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而如果有了诗,再窘迫的生活境遇也会感到灵魂充盈。诗人罗伯特·勃莱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

而因为有了付账的尴尬做底色,我们对诗歌的共识,就有了结盟的意思了。

后来,为了感谢林,我找了个机会摆下了另一个饭局,邀请了一起学习的几个诗友继续聊诗,林是饭局中的主角。

唉,如果当时手机能付费,那些尴尬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吧。

互联网时代,有钱未必有一切,不会网上支付,世界与你擦肩而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