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篆刻 己亥感怀(外一篇) 初涉翻译 一唱时间飞上诗 “平天下在治其国”(五) 双城记 喝酒
第18版:夜光杯 2020-01-06

“平天下在治其国”(五)

白子超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紧接前文所引《秦誓》之后,是曾子的几句议论。

首先针对“不能保我子孙黎民”的嫉贤妒能之类小人,说要将他们流放(“放流”即流放),驱逐到“四夷”(“迸”即屏,驱逐;“四夷”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指当时四方边远地区),不许他们与华夏子民共同居住在中原地区(“中国”的初始含义)。并且指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够爱该爱的人,恨该恨的人。

接着,曾子概而言之地议论,说见到贤能之人而不能选拔他,选拔了而不能优先任用他,这是轻慢(东汉郑玄认为“命”当作“慢”,后人采纳);见到不善之人而不能斥退他,斥退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并且进一步说,喜好多数人所厌恶的,厌恶多数人所喜好的,这叫作违逆人的本性(“拂”为违逆、违背义),灾祸一定降临到身上(“菑”音资,灾的异体字;“逮”为及、到义)。

结合上文可以明显看出,这是在说对官员的识别、选拔、任用、辞退。请注意,这是曾子论治国的第三个重大问题。邦国的大政方针确定之后,要靠朝中各位分管大臣和下面各级官吏分别执行和落实。各国都是这样,也必须这样,否则根本无法治国。所以,君主的职责具体说主要是两条,一是定大计,二是选官员。

选拔治国人才,当然要考虑德才兼备。人无完人,德与才同时出类拔萃者并不多,更多的是德高才不高,或才高德不高,等等。曾子继承孔子教导,衡量德与才,德优先,才其次。对不善之人,即道德品质差的人,一是不能选拔,二是选拔后发现问题要及时辞退。至于流放,则未免过激了。

从“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的话,似乎可以感知曾子的观念与孔子有些差异。就如读《孟子》,觉得与读《论语》有某些不同一样。于是想到,思想的承继与发展,除历史的必然之外,思想者的禀赋、气质、品格、性情也起着不小的作用。

根据前面几节文字的议论,曾子作出小结:成为合格的治国者(“君子”),有根本的原则(“大道”),一定是靠忠诚信实而成就一切,也一定是因骄傲放纵而失去一切。

邦国的命运和前途,确实取决于整体治国者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君主的道德品质。但这只是基础方面,还有其他诸多方面。而且,还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天下大势的作用。曾子所说,是儒家的治国论,今人看来十分简单。而当时其他思想派别的学者和政治家,更看不上儒家的一套主张,认为都是不切实际的书生空议论。另外,这里补充说明,曾子所谓之“天下”,就是“中国”和“四夷”,或许还需加上孔子提到过的“海”。其义不可与今之天下概念等量齐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