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至乐莫如读书 书法 醉里谈诗(二十二) 我的第一本书 心腹之交 活得真实 种牙记
第21版:夜光杯 2020-01-09

我的第一本书

孙金良

连续几个晚上,我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我在审稿,那是我主编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是《读书就是回家》,是杭州市富阳区大源中学的第一本校本教材。编纂这本教材,是我在聆听了大源中学知名校友麦家老师在“朗读者”节目里给儿子的那封信后决定的。

麦家说:“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青春是鲜活的,也是稚嫩的,一切似懂非懂,有大把的未知和未来等待你们去发现和选择。你们今后有的或许会成为知名人士,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或许会默默无闻,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但现在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你们都渴望成长、成功。我想告诉你们,成功是成长出来的,而成长的基石是心里有家,有母校,有故乡。家、母校、故乡是一个母体,是你们的情之初、爱之初、学之初、长之初,是提供乳汁的地方。”

我对麦家老师的话产生了高度共鸣。

大源这片人文荟萃的故土,这个“北纬30度、东经120度”的准交点,不正是孩子们领略乡愁的绝好教材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蒋家村的台门文化、宫前村的百花公园、大同村的竹纸技艺;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安顶山的茶道茗情、渔山的稻花香节、望仙的杭派民居。我们不仅要知道,还要去体味,去感同身受——这些流淌着我们的血液,浸润着我们心灵的乡土文化。我们说的方言,我们吃的特色小吃,我们做的特色手工,都是这片热土的历史传承。今后我们不论走到哪里,哪怕是地球的另一端,她们都将如影相随,并帮助我们守护好心灵。倘若,自始至终能葆有一颗善良的、干净的、充实的、博爱的、审美的心,其实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乡愁,我们共同的家园,不正是孩子们必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么?!

我们把“读书就是回家”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做有温度的教育,我认为是掌握了教育的要义的。这个“家”不仅是传统的家,更是心灵之家。新时代的校园理应成为师生生活的幸福家园、学习的快乐家园和成长的精神家园。积极打造富有人文内涵的美丽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首先要做的事。

想到这里,我奋笔疾书。十多个同事也加入到编委队伍来了,他们各领取了一份任务。仅仅二十余天,同事们就把每一课时的初稿交到了我手上,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审稿,然后交给出版社。

二零一九年六月,麦家老师作序的《读书就是回家》终于印刷完成了。当带着油墨香味的新书放在我的案头,我的心狂跳不已。

半年过去了,这本校本教材所辐射的行走和行为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村竹纸技艺”更成为学校重点开发的课程。学校建造了竹纸技艺创新实验室,和大同村双溪书画纸厂合作,开发抄纸、晒纸、切纸、做书籍、印刷实践体验区。那么,我们就又需要一本教材了。

我想——很快,我们会拥有这第二本教材,一本能体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工匠精神的好教材。

十日谈

人生第一次责编:龚建星殷健灵

来到了西藏,可以说平生第一次走近“天边”。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