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9日,利比亚问题国际峰会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除了利比亚冲突双方外,包括中美俄在内的世界及地区诸大国,以及联合国、欧盟、阿盟等国际组织也纷纷与会。其范围之广,规格之高,系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所罕见。
国际社会普遍担忧
再度激化的利比亚国内冲突,已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数月来,哈夫塔尔领导的东部武装力量“国民军”与萨拉杰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之间的战事持续激化。前者得到埃及、沙特、阿联酋、俄罗斯、法国等地区重要国家的支持,而后者得到联合国的认可,以及土耳其、卡塔尔和意大利等国的大力支持。
当天,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法国总统马克龙、埃及总统塞西、意大利总理孔戴、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与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参加此次峰会。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9日在柏林的国际峰会上发出警告,利比亚正面临全面内战和永久分裂的风险,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恐怖主义、人口贩运,以及毒品、武器和人员走私也势必因此更加猖獗,国际社会必须立即采取决定性的行动,阻止利比亚陷入全面内战。
作为东道主,德国对会议的目标定位是务实的。默克尔表示,当务之急是确保涉事各方再次遵守武器禁运,“这在联合国已经达成原则上的共识,但很不幸没有得到遵守。”德国外交大臣海科·马斯强调,“欧洲和该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都被召集到柏林,因为“我们必须确保利比亚不会成为第二个叙利亚”。
截至发稿时,据外媒报道,与会各方已同意尊重武器禁运,避免进一步更深介入利比亚局势。与会各方还认为,利比亚需要达成一个更持久的停火协议。
承诺效力仍存疑问
尽管会议进程目前看来较为积极,但实际形势比会议呈现的氛围更为严峻。
从交战形势来看,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已基本控制了除首都的黎波里外的利比亚领土。俄土两国曾于13日在莫斯科召集利比亚国内冲突双方商讨停火,各方虽同意暂时维系停火,为柏林峰会的召开创造有利氛围,但哈夫塔尔一方拒绝签署永久停火协议。
为了挽救“民族团结政府”,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于16日宣布正式出兵利比亚。此举激怒了“国民军”。17日,“国民军”夺取该国多个石油出口港口,掐断“民族团结政府”极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进一步扩大了优势。
同时,鉴于停火与武器禁运等协议屡遭违反,涉事各方口头承诺的持续效力也十分堪忧。德国媒体分析称,西方国家还没有准备好向哈夫塔尔的外国支持者,特别是阿联酋施加压力,其他涉事国家也明里暗里向各自支持的势力提供军援。
此外,虽然德国召集会议的决定显示了其欲增加国际影响力的渴望,但欧盟和北约组织内部存在明显分歧。法国与意大利的严重分歧已经大幅削弱了欧盟的影响力,而对土耳其在利比亚和东地中海的扩张行为高度警惕的希腊也十分不满德国不邀请自己参会的决定。 本报记者 杨一帆